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职场人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转型,运营方面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社群运营、用户运营,虽然本质上有一些差别,但是也有很多共性;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社群运营以及用户运营的转型方面的经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这个金三银四的找工作的季节,想转型的社群运营从业者却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如何通过之前的社群运营的经验转型到用户运营or产品运营?
聊起不想做社群运营的原因,很多朋友表示:
太累了,每天都需要盯着微信;
门槛太低了,且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明显感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发展空间受限;
社群运营做成了销售了,发现自己是真的不合适等等…
身边的挺多社群运营人表示,社群运营虽然很考验技术,但是对于社群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且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相对于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来说,社群运营的发展空间相对较低,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在运营研究社的《2019年运营生存现状白皮书》中发现:运营从业者前5名的工作中包含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和社群运营。
对于工作不满意的前5个原因分别是:收入不够高、成长不够快、缺乏系统学习和事情多而杂。
对于社群运营来说,基本工资不高(社群运营工资一般是由基本工资+销售线索提成)缺乏系统学习和事情多而杂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社群运营的前景来看,2020年增长速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社群运营招聘职位量同比去年下降16%;从社群运营的工资收入水平来看,社群运营的工资水平相对于用户运营,工资水平较低。
从社群运营的前景来看,2020年增长速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社群运营招聘职位量同比去年下降16%。从社群运营的工资收入水平来看,社群运营的工资水平相对于用户运营,工资水平较低。
但是社群运营和用户运营又存在一定的关系,之前在文章:社群运营是用户运营吗?
就提及到社群运营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用户运营的分支,师承一脉。
但是又因为是重服务,重运营,重人工的一件事情,目前在大规模运营上存在一定的门槛,这也就是导致社群运营人员接触到的是少量高价值或潜在高价值人群;在这过程中,涉及用户运营的策略性动作较少,大部分人仍然是以执行+行动为主的运营。
另外一方面,社群运营依赖QQ、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动作都得严格依赖于第三方的规则,不得有违规的行为,这样也就导致社群运营在依赖自动化社群运营工具的同时,也得认真研究规则的变化,谨防出现意外的事情。
也就是说,本来可以依靠产品化+策略化来实现大规模用户运营,不得不依靠很多的私域流量第三方平台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很多数据和行为很难完全掌握在运营人员的手中,非常具有不可控。
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多数的社群运营来说,很难直接和公司的产品、研发接触,而这一点是和用户运营相差比较大的一点。
同时,社群运营和用户运营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涉及用户生命周期的运营,对LTV(用户生命周期)负责;
对拉新、活跃和转化负责;
用户标签和用户分层管理。
所以总体来说,社群运营转型为用户运营,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实现整体转型还是有可能的。
一、如何才能成功实现向用户运营的转型作为一名社群运营人来说,如何才能成功实现向用户运营的转型,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在内部寻找转岗的机会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