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时间:2020-09-03 14:4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飞书是一款协作办公产品,具有无缝协作、有效沟通、高效协同的特点。它将即时沟通、日历、在线文档、云盘和工作台深度整合,通过开放兼容的平台,让成员在一处即可实现高效的沟通和流畅的协作,全方位提升企业效率。本文作者从员工的角度,谈了谈她为什么对飞书情有独钟。

 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我经常跟人说:即使我不在飞书工作、不会因此获得任何报酬,我也会真心地把飞书推荐给身边每一个人。

为什么呢?

——飞书刷新了我对“工具”的认知。

加入字节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工具可以有这么大的力量,当时只是经常听说“飞书是一个很好用的产品”,但是完全低估了飞书能给一个组织和其中的个体创造的价值。

飞书绝不仅仅是一个“集即时通讯、日历、文档、云盘、音视频会议、开放平台为一体的协作办公套件”。对于我个人来说,飞书是我在字节跳动这家公司工作时的创造感、成就感、贡献感、被尊重感、参与感、使命感的源泉。

我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因此平时比较愿意思考工具带给我的心理活动。我深入剖析了一下飞书给我带来的“爽”感,以及作为一个90后,我在一份工作中追求的什么?

一、创造感

我最喜欢创意类工作,最讨厌机械类纯执行的工作,相信很多其他年轻的朋友也是如此。我也非常喜欢写作和分享,从14年开始写英文博客,也通过博客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之前的大部分工作和实习经历都是“文字工作者”(比如记者、市场等等)。

我本来以为加入了互联网公司以后,写作机会就没有以前多了,结果发现来了字节以后写作反倒比以前多了——因为每天都会写文档(虽然大家可能看不到这些,因为大部分是内部文档)。

在字节内部,有一个“用飞书文档写博客”的文化;我也有一个内部博客链接挂在我的飞书签名档里面,权限是“组织内获的链接的人可访问”,所以字节内任何同事都可以随时点开看。

我觉得文档真的是激发了我的创造力,我会用blog记录平时工作中的很多想法和心得。写下来不仅能让自己的想法被传播,也会让我思考的更清晰、更有调理。

同事们可以通过划线评论功能给我反馈,这些反馈又给了我更多灵感。从去年12月开始写,截至目前共有1100多名同事看过我的Blog。

 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甚至通过博客认识了不少同事,促成了一些业务上的交流和合作:

 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除了blog以外,我也经常把一些关于业务的思考写成文档,发给各种同事。文档的传播让我觉得我作为员工给团队创造了价值,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飞书文档这个媒介。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飞书文档的话,我是不可能把这么大量的信息用这么轻量的形式传达给1000多个人的;即使我组织一个“线下分享会”,也不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的同事同时有时间来听,而且大家在知道内容之前也不一定会有兴趣。

因为有了飞书文档,我的idea可以被快速地传播到各种团队,而且大家还可以用评论功能来针对文档细节跟我互动。没时间写双语文档的时候,海外同事也可以用文档翻译功能,一键把我的中文文档转成英文去阅读。

最近还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分享形式,用飞书视频会议的录制功能录Vlog:

 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想象一下,如果我在一个不用飞书的公司工作,这些想法我很可能就不写下来了:一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媒介;二是因为很难实时收到反馈,导致缺乏激励。

给同事群发邮件会显得很奇怪,写个石墨文档/Google Docs也不会有合适的地方放,也不会有很好的互动体验。因为这些都是文档单品,没有真正跟聊天工具和组织架构打通。

二、成就感

飞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bot,其中我喜欢的一只叫“云文档助手”。别看只是小小的一个机器人,它给我日常工作带来了非常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如:每次有人把我写的文档分享到某个群聊里时,它都会给我发一个提醒;如果有人在我写的文档上点赞,它也会汇总起来,第二天发给我。

 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