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如果工作对你来说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那你务必要搞清楚:我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一致吗?我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趋同吗?
2017年立下一个目标“我要做产品经理”,2018年立下第二个目标“我要成为业内知名产品经理”,2020年第一个目标实现了,第二个目标……不说了。
三年产品生活(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是该总结点什么了。尝试抛开产品经理那些事,从“职场”本身进行总结。
当然四十方能不惑,我才18不到(假的),所有的认知自然还是浅陋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企业定位(企业给你画的“大饼”你信吗?符合你的口味吗?)
岗位定位(你的能力匹配岗位吗?)
业务定位(别找对了岗位,却嫁错了业务)
角色定位(也许能帮你升职)
个人定位(能抽象万物的产品经理们,你抽象过自己吗?)
一、企业定位(企业给你画的“大饼”你信吗?符合你的口味吗?) 1. 董事长老人家想带着咱干嘛?能干多大?怎么干?(愿景使命价值观)一点也不“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为何要定位这个看似和日常工作没关系的“大饼”?
如果工作对你来说就是找件事做——那你可以停止阅读此篇文章了。如果工作对你来说只是为了赚钱——那找对“大饼”或许能让你带着点“幸福感”赚钱。
如果工作对你来说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那你务必要搞清楚:我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一致吗?我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趋同吗?
没想清楚赶紧想,想清楚了要是不匹配,乘早规划一下吧,别耽误了自己。(当然这也是企业招聘的第一大原则)
2. 这家企业会不会倒闭?(企业生命周期)你所在的企业是:创业期、稳定期还是转型期?
(1)创业期:机遇大,风险高
机遇大:组织架构未成熟且多变,人员流动性高,甚至业务未知性都是你的机遇。加上互联网公司的“谁行谁上”的文化。在创业公司会进一步放大。
风险高:想想2011年,5000+团购创业公司,如今只有美团。你不担心吗?同样“谁行谁上”的文化,机遇之中也带着不确定性的风险。
那么如何识别呢? 我也不晓得,也许可以从:融资情况,市场占有率,用户口碑,核心团队人员组成(比如高学历特征,起码大概率聪明的人也选择了这里),分公司分布,所从事行业/产品潜在机会,竞争情况等。
这样的企业需要的是:“战略家”、“思想家”、“冲锋陷阵的大将军”。
(2)稳定期:机遇小,风险低
大公司——流程化,机制化。甚至军队式管理,你就按照要求做好你的事情就行了,至于为什么做,做了对公司有什么价值,甭管。(当然这可不是产品经理的岗位特征)
企业不会倒闭,你也只能在里按部就班的攀爬前行。
(3)转型期:风险高,机遇大
——参考创业期,当然会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创业期公司想着揽人,转型期公司想的可能是“换人”“裁人”。如果你在这里,赶紧做好自我意识转变,否则可能随时被“换”。
3. 你的公司靠什么赚钱?这个吧,有点尴尬,因为毕竟很多公司还没赚钱呢,那就是你的公司是靠什么带来价值的?
(1)核心价值的生成者是谁?
直接决定公司的类型:科技型,产品型,生产型,商业型,金融型,销售型…….
(2)价值的核心传递贩卖渠道是什么?
渠道概念太大了,我也只是初生牛犊,知之甚少,那就谈谈我稍微了解的两种形式吧:
to B方式:大概率情况下,需要重视方案设计能力,写的一手好材料。因为这样的价值传递方式, 一份华丽的方案也许可值千金。(产品方案、客户解决方案、市场推广方案、招投标方案等等)。
to C方式:大概率情况下,得靠数据说话,再华丽的方案,数据不行一文不值。(日活、月活、PV、UV、漏斗转化等等等)。
二、岗位定位(你的能力匹配岗位吗?) 1. 你的岗位本质是在做什么?(岗位性质)(1)从价值链的角度,公司的岗位也许可以简单粗暴的分为
定义价值岗(例如产品经理,核心技术等);
实现价值岗(例如研发,生产流水线等);
传递价值岗(例如市场部,产品运营等);
贩卖价值岗(例如销售,运营等),当然这里说“贩卖”不合适哈。官方点应该是“交换价值”,毕竟咱都不是想着把梳子卖给和尚的人;
价值链后勤保障岗(例如财务,行政,客服等);
当然HR岗另当别论。因为太特么重要了,而其重要性很可能被忽视。咱也不专业,不多说。
(2)价值链断层现象
万物的传递都有损耗,尤其当传递介质是人的时候。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