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产品团队搭建:如何招到合适的产品经理?

时间:2021-06-16 09:3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产品团队经常会遇到招不到合适的产品经理的情况,而随着产品经理岗位越来越火,也有不少的产品经理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方向。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产品团队又该如何招到合适的产品经理呢?本文作者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产品团队搭建:如何招到合适的产品经理?

有这么一种现象,一方面是产品经理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产品经理。最近,还有一位朋友向我哭诉,招到一名合适的产品经理好难。这是啥情况?难道大家没在同一个星球上吗?

导致这种问题的客观情况比较多,比如:市场需求减少、岗位要求提高、求职者竞争激烈等等。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忽视,就是招聘方与求职者对彼此的期待都在提升,所以同时满足双方诉求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导致双方不容易走到一起。

有什么办法能让招聘效率提升,招到合适的产品经理?

站在招聘者的角度,谈下我的经验。

一、一个明确的岗位需求

其实招人和做产品思路一样,首先得明确需求,想清楚为什么招人,招什么样的人?工作量饱和人手不够?还是新业务需要专项人才?C端、B端还是复合型人才?擅长用户增长还是流量变现?需要具备产品从0到1经历还是负责过大规模用户级产品的?

用人部门与HR需要先勾勒出一个「招聘者画像」。所谓招聘者画像,就是将招聘需求提炼成一些关键词,比如:C端、3-5年经验、用户增长、小程序等,能够涵盖该岗位的核心要求。

用人部门继续将岗位需求细化,描述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具体内容后,便可以开放岗位招聘了。有了招聘者画像和岗位需求,HR同学就可以开展搜人行动了。

这里为什么说是“相对明确”的岗位需求?毕竟每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不同,想招到经历100%匹配的人不太容易,除非你愿意等到天荒地老。

二、若干靠谱的招聘渠道

产品经理哪里找?

1. 上网

就是去各大互联网或传统招聘网站、职场社交平台上捞人。互联网招聘网站主要为BOSS直聘和拉勾网,以互联网求职人群为主,后台筛选功能丰富,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岗招聘的首选。

传统招聘网站有智联、51job,老牌在线招聘平台,特点是求职者规模庞大,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都能找到。职场社交平台如脉脉、领英以及产品经理微信群,社交平台让个人特征更鲜明、立体,其优势在于方便招聘者与目标人选建立连接,劣势在于个人资料信息少,无法了解完整经历。

2. 猎头

通过猎头顾问寻找候选人,该方式适合招聘紧急、高阶岗位,当然,前提是企业招聘预算充足。优秀的猎头顾问掌握众多优质候选人资源,他们知道如何找到与岗位匹配的候选人,可以快速为企业推荐合适的候选人。

选择合作猎头也要注意,公司知名度高、有过成功项目案例、专注于互联网招聘的建议优先考虑。

3. 好友

即好友转介绍或公司同事内部推荐。好友转介绍是比较高效的方式之一,由于有熟人在中间做媒介,相互之间都比较了解,省去了筛选简历与沟通成本。

公司同事内部推荐也是同理,有内部同事为候选人做信任背书,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用人风险。除了上面几个主要渠道外,线下的各种产品经理大会、活动沙龙也可以尝试,优点在于可以近距离接触,了解更深入;缺点则是精准度不高,需要缘分。

三、一套简历筛选方法

从用人部门的角度讲,简历筛选目的是找到与「招聘者画像」接近的人,不会盲目追求所谓的“效率”,而是更看重过程。简历筛选时,通常有几个遵循的原则:放宽筛选条件、关注自我总结、重点考察项目经历。

1. 放宽筛选条件

在筛选简历时不会设置过多条件,条件越多,可选择的范围就越小,一般勾上工作经验、薪资要求就可以了。这种方式或许不高效,但符合我的招聘诉求,为了找到合适的人,可以多花一点时间。

有人习惯使用「关键词」筛选简历,比如找有C端经验的产品经理,就在搜索框内输入“C端”这个关键词。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会因为经历表述方式不同而漏掉一些人,比如“C端”,还可以表述为ToC、2C、用户端、前台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建议使用多个关键词组合搜索,关键词之间用空格分隔,这样筛选出的结果更多。

2. 关注自我总结

简历中的「自我总结」是求职者对工作经验、擅长领域、个人优势的提炼,是了解求职者的最快途径。走心的求职者,可以用3-5行文字呈现自己的经验与亮点,降低招聘者阅读和理解成本,并对其完整经历充满期待。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