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深度思考: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

时间:2021-06-23 16:1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4月底,又一年春秋招大战要结束了,感叹时光荏苒之余,我们更需要深思一下“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希望本文对21年及以后毕业的同学有所启发。

 深度思考: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

4月底,又一年春秋招大战又结束了,感叹时光荏苒,更需要深思一下“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希望本文对21年及以后毕业的同学有所启发。

4500字文章内容概览:

产品经理的本质

面试的本质

为什么做产品经理

如何拿到产品offer

简历写法和结构化表达技巧

01 产品经理本质

根据《多元决策模型,帮你作出更深层的决策》的经验技巧:把「How」问题变「What」和「Why」,自动开启深度思考

How:我该如何拿到产品offer?”

What:“产品经理的本质是什么?”“面试的本质是什么?”“拿到产品offer的关键是什么?”…….

Why:“我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公司为什么要给我发offer?”……

“产品经理的本质是什么?”

本文只谈狭义产品经理(简称“PM”):仅指互联网公司里的产品经理。

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工种和学科一样是演化出来的。每个新工种/学科都在致力于解决一个类命题——PM在解决什么问题?互联网公司里的产品每天工作围绕“需求”,是否PM的本质就是解决用户的需求呢?答案暂时放一放。

先来看看「网络科学」:根据网络科学的研究,世界上各种资源(社会、互联网、病毒等等)都是遵循「无标度网络」:现实世界的网络大部分都不是随机网络,少数的节点往往拥有大量的连接,而大部分节点却很少。

 深度思考:大学生如何拿到产品offer?

其中互联网就是典型。每一款软件(无论toB还是toC),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都是一个节点,根据网络科学的「节点富者越富」原则,企业希望成为这个无标度网络中的大节点,更好地生存下去。

而PM的职责就是让这个节点连接上更多人,实现从小到大的过程,有点注意力经济的味道。是否解决了用户需求就可以让自家产品成为互联网世界中的大节点呢?显然不是的,否则大部分的产品都成功了。

其实互联网和社会里的机构是一样的。只是互联网更方便聚集上百万上亿人。如果把一款产品看成是一个交易所/机构甚至是小社会,就可以更好地理解PM。

互联网喜欢看DAU、留存、ARPU等值,其实就是每个交易所都有各类玩家,这个层面看,PM团队的工作就是制定各种规则,让10万、100万、1000万甚至1个亿的玩家愿意你们这个小社会里呆下去玩下去。

交易所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你这儿能提供多大的价值给他们,他们就愿意玩多久,要是游戏规则损害了他们利益,他们就不和你连接。

所以,PM的本质:是规则的决策者和推动者。这个规则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大众的影响、玩家种类、交易机制等等因素。通过制定和优化各种规则来不断不断地寻求增长,即更多的人来一起玩下去。

在《产品深思系列(1):“我该如何更有效执行?”》一文中,我就提到「企业持续成功 = 决策 x 组织能力」,实际上,同理一推完全可以得出:

「产品持续成功 = PM决策 x PM团队组织能力」

这里说的决策就是代表着关于互联网产品的规则决策,包括功能呈现逻辑、交易规则、内容规则、算法规则、计费规则等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PM分工演化地越来越细,所谓的商业PM、策略PM、中台PM、数据PM等在不同角度研究小社会的“规则”,目的都是链接更多人,让更多人在你的节点里不走,让公司成为网络中的大节点

02 “面试的本质是什么?”

听得比较多的答案就是:双向匹配过程。

确实,再深挖一层,匹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易:面试官在菜市场挑选大白菜,最终买下几个,即发offer。交易什么什么东西呢?能力?忠诚度?学历?工作经历?还是什么?

先理解交易本身,《俞军产品方法论》书中对交易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交易的那一刻,交易双方都主观认为自己赚到了。只有这样交易才能成立。试想HR给你发offer的时候他一定是觉得赚到了,同理你也是。

赚了 =主观效益>成本

2.1 「成本」

在「经济学」里看成本,会有深刻的见解——成本: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