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每天上班都想辞职!为什么?

时间:2021-06-28 09:3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每天上班都想离职,出现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所期待又合适的工作又在哪里?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与大家分享。

 每天上班都想辞职!为什么?

最近不断有读者跟我反馈,觉得自己上班太难了。

每天都有离职的心,有时候甚至都准备好提离职了,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了,总是下不了决心。

上班就像上坟一样,收到工作群艾特自己的的消息就本能产生排斥。收到邮件就像接了个炸弹,恨不得马上扔掉。

接到电话和会议邀请,更是恨不得马上请病假。还时常碰到甩锅的同事和刁钻的领导,办公室政治堪比美国大选。

更让人绝望的是,每天做着毫无价值的事,看不到希望。每到扛不住想走的时候,想想下个月的房租,还是收起了那颗纠结已久的心。

每天上班挤地铁挤公交,中午在公司楼下吃着 20 元以内的午餐,晚上加完班回去最想见到的就是床,也只能靠刷刷朋友圈和抖音来排解下内心的疲惫。

碰上加班,无法按时吃饭搞坏了胃,没有时间锻炼消耗了身体,回去晚但第二天还得早起,带着疲惫继续开始第二天的循环。

就像高三冲刺一样,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标准动作。对于高三,至少还有高考解放那一刻,那工作呢?

这是很多人的现状,也是这个时代的现状。

上班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唯一选择,没有单位、没有公司、没有工资,就没有安全感。

房贷、车贷、养家糊口的重任,加上年龄的现实,让很多人都忍受着上班带来的压抑,但又不得不咬牙坚持。

没办法,没有其他选择。

我曾经也是个上班族,但后来我选择换一种方式来工作和生活,所以我成了一个自由人,一个自由且不远离工作的独立价值个体。

我依然在做产品、做项目,同时我也在写作、在出书、在上课、在经营着一些事情。

在我看来,这种方式是我做出的一个新的尝试,如果它可持续,那就可以把它变成事业。

说白了,虽然不上班,但我还得工作,我还得赚钱,我还得为自己持续增值。

对于不想工作的人,究其根本,其实并不是不想工作,而是不想以当下这种形式来工作。

很多出来创业的人,也并不是在原公司干得多好,而是觉得受限制、受压抑,加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力,所以想通过创业为自己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为什么不想上班?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排斥上班呢,这里我总结了几条。

1. 现实与期望的差异

当我们从学校毕业进入职场,都抱着一个要干一番大事的愿望。可事与愿违,还没等大展拳脚,却发现人间与象牙塔差异如此巨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工作内容

原本以为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大干一场,结果到了公司后就是发邮件、整理会议纪要、每天开会、每日撕逼。

好不容易有时间有机会沉下心来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结果上面说项目调整,原本的项目取消,需要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

做的事情不取决于自己的想法,而都来自上层意志或者需求方的强势,总觉得是在做一些毫无价值的事。

这种不以自我意志为转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消磨了普通人的信心和耐心。

当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时,自然产生排斥心理。

理想的工作内容和现实要做的事情之间的差异,让很多人产生了不平衡心理,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2)工作环境

在学校时,可以找个安静的自习室看书学习,也可以约三五个同学一起去做点课外项目,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而到了职场,节奏快、环境复杂、人心多变,大家都求自保,一不小心就被出卖,一不当心就被一个大锅砸个正着。

每日微信、钉钉、邮件沟通,十句话里有七句是甩锅。

键盘那头,噼里啪啦敲完几百个字,按下回车发送那一下,满意的微笑露出。

内心想着,看你怎么回!

很多人上班戴耳机不是为了听歌,而是排除外界“噪音”,并给自己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没办法,要么是旁边工位开小会,要么是比谁的机械键盘轴更好。

(3)领导特点

领导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性格缺陷,所以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除了专业性的体现,性格特点是很多人受不了的主要原因。

曾经有读者跟我提问,说自己的领导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心情好就大家好,心情不好谁都不敢接近。

两个差不多的方案,在领导心情差异的情况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且,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发挥创意,另一方面又事无巨细,把自己的每个想法强加给团队成员,最后都变成了领导想法的执行者。

最可怕的是,有些想法还是相互矛盾的。

可能在入职之前,都期望有一个和蔼可亲,能带自己并且能给予专业指导的人,只能说,这样的领导真是可遇不可求。

2. 自我价值模糊

在公司上班,除了得到公司给的那份工资之外,很多人还是想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体现自我价值。

可一旦你问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期望到底是什么时,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

加上前面讲的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这种自我价值的定义就越发模糊。

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工作,以及当下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一个怎么样的长期目标在服务。

不说十年二十年,至少三五年的目标,还是得有的。

否则,每天不知道为何而做,但又抱怨周遭,同时又没有出口。整个就是一恶性循环。

说不爽,又不敢离职。血气一点的,裸辞走人,结果一两个月找不到工作,又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

有句话叫做,“你当下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算换个环境,问题还是会以同样的方式再次出现”。

如果上班没动力,反思一下是不是自我价值定义比较模糊。至少,你得知道每天工作的目标除了月底的工资外,还有什么。

3. 缺失 Plan B

现在「副业」这个词比较火,也有很多人都陆续开展自己的副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说明很多人开始真正为自我价值而奋斗,开始有了自己的 Plan B。

公司不是永恒的,任何一个公司乃至一个行业都可能在短期内被颠覆和取代,而作为价值提供者的我们,如果失去了这个载体,该如何生存?

危机意识每个人都得有,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原本需要人做的事情都可以被机器取代。

看似是市场需求变少了,实际上是原本的需求被新的方式代替了。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关于「No Code」的,简单说,就是不用写代码也可以做产品。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界面和逻辑以及数据存储,形式就跟很多做原型和 H5 页面的工具一样,全部靠拖拽和关联。

如果这个技术能普及,未来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因为不懂技术而跟程序员无法沟通的情况了呢?

对于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来说是好事,对于程序员,可能就需要 Plan B 了。

昨天在 Github 上有一个叫「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的工具火了,只要输入一句话,它就能引经据典的帮你写出一篇万字长文,而且毫无违和感。

是不是未来写作的人也没了生存空间呢?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