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构建“6+1”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中广核全年上网电量超3100亿千瓦时

时间:2023-05-03 06:3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走清洁能源发展之路,践行国家“30·60”双碳战略,发挥清洁能源主力军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守核安全生命线,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广核力量。1月16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在深圳召开2023年媒体通报会,系统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2年,中广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7700万千瓦,全年实现上网电量超3100亿千瓦时,圆满完成系列重大保电保供任务,全面实现关键业绩指标创优,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9年荣获国务院国资委考核A级。

  减排二氧化碳超2.4亿吨,79.2%的核电运营指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通报会上,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透露,2022年中广核全年实现上网电量3104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超过124亿千瓦时。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对应减排二氧化碳超2.4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超过69.8万公顷的森林,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应有贡献。

图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联合循环燃气发电厂——中广核马来西亚EMPP电厂

  作为我国最大的核电企业,中广核26台在运核电机组2022年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79.2%的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CPR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3.6%,连续五年达到WANO先进水平。截至2023年1月16日,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5941天,继续刷新并保持国际同类型机组世界纪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动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决战之年。中广核坚持实效原则,狠抓改革落地,各项改革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中广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深改办主任方春法表示,通过改革,中广核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市场化机制持续深化,圆满实现“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为中广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介绍,中广核全面建成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治理体系,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更加清晰,企业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实施“清洁能源+”战略,推进专业化整合,打造“6+1”产业体系,业务覆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以及产业金融等,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打造“一心两圆”开放创新体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聚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打造“战略管控型、价值创造型、发展赋能型”总部,实现机构、人员、管控事项“三个减半”,“核安全管理+治理管控”特色管控模式更加成熟定型。以任期制和契约化为牵引,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能下、能出”比例提高五倍以上,队伍活力动力充分激发。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方春法表示,中广核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统领,顺势而上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国内在运最大核电站全面建成,东北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投运

  2022年6月23日,辽宁红沿河核电6号机组实现高质量投产,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超过671万千瓦,成为我国目前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据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新闻发言人闫术介绍,2022年红沿河核电上网电量再创新高,达到419亿千瓦时,占大连市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93.5%,较2021年增长12.5%。

  “在安全稳定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红沿河核电主动创新、不断拓宽核能应用边界。”闫术表示,2022年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经过实地调研走访,项目自投产以来供热效果良好,获得了用户的肯定与好评,助力中广核迈出核能综合利用第一步。

  7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批量化建设,西部首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

  2022年,广东陆丰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中广核“华龙一号”在建核电机组达到7台。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2号机组、浙江三澳核电1号机组接连完成穹顶吊装,“华龙一号”机组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