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反垄断指南发布后,电商平台真的会消停吗?

时间:2020-12-01 09:2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针对互联网巨头的一场反垄断行动,正在吹起号角。反垄断指南发布后,电商平台真的会消停吗?

 反垄断指南发布后,电商平台真的会消停吗?

双11拼多多又“逆天”了!

平台的iPhone12参与百亿补贴,原价6499元,补贴300元后,降为6199元,远低于官网售价,一石激起千层浪,赚足了噱头。

可是,并不是皆大欢喜,有人欢喜,有人愁。

待到发货的时候,部分用户发现订单被平台砍单,无法正常发货,直接退款。理由让人摸不到头脑,提示账号或收货信息被系统判定不符合发货条件等,说了一些谁也不懂的规则。

反垄断指南发布后,电商平台真的会消停吗?

网友拼多多订单截图

某网友说:店大欺客吗?拿消费者当球玩?没有钱就不要搞促销,浪费感情。

不可否认,这种砍单的做法可以做到减少被薅羊毛的带来的损失,但薅羊毛的用户,也是花真金白银购买手机的,何故区别对待呢?

电商发展二十年,茹毛饮血,野蛮生长,滋生了很多不光彩事情,比如二选一,比如大数据杀熟等等,现在上面终于要管理这些不规范行为了。

双11当天,市场监督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称为指南,明确指出,垄断企业不可以利用垄断优势维护自身利益,“欺压”消费者,“打击”竞争对手。

看到很多文章在鼓吹这个指南的作用,但在老王看来,部分规定可能只治标,不治本。互联网公司会绕过指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就指南有六点,我们挑选关心的四点聊聊:

限定交易,品牌不会在受到二选一的困扰;

低于成本价销售,比如各大平台售卖iPhone疯狂补贴行为;

搭售商品或附加不平等交易条件,正常商品搭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比如携程购机票,默认搭售保险,酒店等;

差别待遇,所谓等大数据杀熟,通过技术手段,对不同人呈现不同对商品价格。

下面就来逐一聊聊~

01

限定交易,就是平台利用垄断优势,限制其他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生意方式。

举个品牌方硬钢天猫的例子,这个品牌就是格兰仕:

反垄断指南发布后,电商平台真的会消停吗?

格兰仕在2019年618期间,和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后,其在天猫的店铺被撤掉618大促标示,流量被限制,店铺被屏蔽,于是站出来反抗。

据传,早在2019年初,格兰仕收到了天猫“二选一”的请求,要求其下架在其他电商平台上架的商品。被格兰仕拒绝后,有媒体称,天猫对格兰仕和经销商对销售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干扰。

二选一在电商圈,所见不鲜。

京东和天猫的二选一大战纠缠已久。2019年,京东起诉天猫。认为天猫通过签订“独家合作”等方式,要求在天猫开设店铺的众多品牌只能在天猫开店,而不得在京东参加促销活动和开店。

这种“二选一”行为,侵犯了京东的合法权益,请求法院判赔京东10亿元。

对于二选一的看法,各大平台各执一词。

阿里高层认为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京东和拼多多则认为是不正当竞争。不同观点的立脚点都是基于自己平台的利益,垄断者希望垄断合法化,被垄断者希望通过法律对抗垄断。

指南出台后,将不存在明确意义上的二选一问题。

关于这一点,的确可以达成制止二选一的行为。对于品牌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他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鸡蛋不要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02

低于成本价销售,即垄断者利用优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服务。比如,原本10块钱成本的牙刷,官方先补贴9.9元,实际售价变成了1分钱,通过高额度补贴,来换取业务增长。

典型的案例是早期滴滴和快的打车大战。2013年滴滴接入微信和手Q,腾讯希望借助滴滴推广微信支付,滴滴希望借助腾讯融资迅速占领市场。

在腾讯1亿美元资金入账后,滴滴补贴进入疯狂。

反垄断指南发布后,电商平台真的会消停吗?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