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网络骗术花样百出,尽管小心谨慎,还是有些人踩了坑。作为一名金融公司的产品经理,本文作者以一次金融诈骗为例,分析骗子的行骗套路,总结了一些防骗经验,与你分享。
老狗从13年开始从事金融行业的产品工作,接触不少利用金融产品进行的诈骗案例。这次分享一个18年上半年经历的诈骗事件,以及如何搞定诈骗分子的过程。
当时老狗在一家杭州的头部车贷P2P平台任职,当时公司刚完成美股上市不久,上市公司的名头以及当时平台口碑较好,于是引起了诈骗分子的注意,开始打了歪脑筋。
一、缘起客户投诉一天投资管理部的美女boss MM来公司总部开会,期间到楼道抽烟聊天。
“上次跟你说的事,有人莫名其妙被骗了钱,你再看看啊~”,吐了一口长烟,“啪~”MM弹开烟头就往里走,墙上又多了个烟灰印。
这时代,做的任何事情都会有印记。
老狗初步回想,印记的信息少到只有可怜的三点:
受害人都是来借钱的;
通过后台查询,受害人曾充值到平台上一笔资金,然后自己又提现走人了;
受害人自己也说不清为啥就把钱打了诈骗分子,而且金额都在几千上万;
疑点:受害人自己充值到平台,自己提现走了,对平台而言,一切都符合业务操作规则,也符合资金存管要求。遵循金融业务的“原卡进出”规则,平台没有任何责任。
基于以上两点,老狗当时也没引起特别注意,只是让客服给出标准话术:“不要把任何验证码告知第三人,且不要直接转钱给陌生第三方,如果已经转了,请及时报警”(其实也只是例行公事,马后炮)。
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对这段时间发生的诈骗进行认真应对。
二、墨菲定律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诈骗还在继续。客服投诉开始密集,更多人反馈资金被骗,并对客服进行攻击,被骗金额也从原来几千几万,突破了10万,最高的金额到了20万,且每天数起。
“老狗,我们最近很多投资人被骗,金额越来越大了,这个事情就没法解决么?”又是一周的中书阁会议,MM已经面露不悦了。
“我们做了调查,客户都是正常充值提现业务,没毛病,而且都是客户自己把钱转给了诈骗分子,我们无力去阻止一个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转钱给骗子人”老狗为了留住脸面,义正词严地狡辩:)
老板也清楚这事平台这边没有责任,要阻止也很难,没有直接表态,这个事似乎陷入僵局。
“但是那么多人啊,肯定有问题啊。”——女人擅长的就是不依不饶(哦不,应该说是百折不挠)。
老狗虽然心里难,但也觉得,难道就没办法治一治?
再次调查,有一名受害人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上当链路:
受害人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点击了弹出的贷款广告;
在弹出页面中,录入个人信息(手机号和借款需求);
受害人接到贷款服务商(骗子)电话,询问详细信息(姓名、证件号、手机号);
以借款为名,服务商(骗子)告知受害人,借款需要提供保证金和收入流水;
受害人和诈骗分子一顿神操作之后,在平台存了钱,又取了钱,然后自己把钱转给了诈骗分子;
受害人似乎并不知道我们平台的存在(奇怪的是,你会在一个不了解的p2p平台上充值吗)
有了该用户的链路故事,我们再次回访其他受害人,得到信息基本一致或近似。由于属于第二波的案件高峰,我们选择了报警,但是警方的回复是需要受害人自己报案(好像也没毛病)。
三、凡事被骗,基本因为脑热猛点2根烟后,老狗回到位子上回想各种新闻报道,“某银行职员识破诈骗,阻止受害人给骗子打钱……”
通常被骗,基本都是脑袋发热,场景代入感太深了,一时反应不过来,才会被骗。思路有了!想个办法让受害人冷静一下。
整个事件,与我们相关的环节,就在充值和提现,老狗不可能做无差别的充值限制,但我可以做针对性的提现控制,利用提现环节的阻断,增加受害人的反映时间!
但重点是:平台每日提现业务的金额都在几千万,限制必须精细化控制,否则影响正常提现业务,必定造成出借人恐慌,这招风险太大。
四、产品经理来玩个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老狗调取了几十个被骗的用户数据,发现他们的特点:
注册后,立即开通银行存管业务;
立即进行平台充值;
充值后立即提现;
没有任何“出借”动作;
没有任何“待收资产”;
以上几个特点一看,基本点很清晰:“新注册用户,不为‘出借’而来”。
针对上述特点,老狗想了三招,精准圈出受害人。
招数一:埋下“冻结机关”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