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如今,不少的音乐类软件比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甚至短视频类的抖音,都会向用户推荐可能喜欢的歌曲/背景音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算法支配着受众,因此歌曲的推荐也基于算法先行,这就导致了用户听到的歌曲和喜好偏离,用户听到的都是同质化的、略显“枯燥”的音乐。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晚上,筱佳和往常一样打开抖音,打算好好放松一下心情。过了几分钟,由于所看视频的背景音乐都是那几首热门“神曲”,越刷越烦的筱佳很快就关掉了APP。
一、流量大的去前面这并不是筱佳第一次被持续重复播放的洗脑配乐成功劝退了,随着使用时间加长,筱佳逐渐发现抖音视频配乐同质化越来越高,连原本会精挑细选一些小众歌曲当作背景音乐的几个同事及好友,最近也开始使用“平台爆款”作为录制影片的BGM。
“像我很喜欢看电影推荐类的短视频,以前这些视频的配乐还比较多样,现在却非常一致,都是那些节奏相似的洗脑旋律,听多了真的头疼。”筱佳有点无奈。
从芒种、野狼disco到镜花水月、踏山河,这些不断重复出现的配乐让筱佳被迫单曲循环,对歌曲本身的看法也从一开始的无感到后来一听见片段就十分厌烦,甚至影响了筱佳观看视频的兴致。
造成筱佳困扰的“抖音神曲”来自于抖音平台所使用的信息流漏斗算法。用户上传视频并通过抖音平台审核后,系统将为此视频进行冷启动,分配一个内含200-1000个在线用户的初始流量池。
平台会根据这1000次曝光所产出的完播率、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转粉、游览深度等数据,结合使用者账号的分值进行数据分析,决定是否给予加权。其中,点赞、评论、转发、点击率、完播率等指标决定是否进行第二轮的加大流量推荐与推荐力度。
抖音平台将数据好的短视频进行更大的加权后,会根据用户群体的标签推送不同视频,让内容分发更加精准。类似“猜你喜欢”的打标,依照视频本身的标签和用户标签,在两者之间进行匹配、决定是否推送。
从抖音运用算法推荐视频的整个过程可见,视频内容与标签对于播放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以流量为基础的推荐算法加剧了账号的“马太效应”,为热门视频及热门音乐扩大推荐,使它们的受众更加广泛。
许多主播为了增加粉丝与视频传播度,以“蹭热点”的方式直接模仿、使用自带流量与标签、受众覆盖面广的热门内容和背景音乐。
如此一来,热门音乐被多次引用后更加火爆,“抖音神曲”随之诞生,相似的节奏与旋律充斥着整个抖音平台。困扰着像筱佳这类对背景音乐较为敏感且“观看口味”较多元的用户。
“这样真的很烦,一直都是那几首歌重复播放。短视频又不像音乐APP会显示歌名,你不打开听,还不知道都是一样的歌;一打开就被算法标记了,又把类似的视频推荐给我,简直恶性循环。”筱佳不满地说。
二、标签一致的去前面无独有偶,若纭在音乐平台上也有过类似的遭遇。被算法“得知”她具有关注古风歌曲的习惯后,首页的推荐歌单便总是出现曲风、唱腔类似的古风歌单,多次点选“换一批”也挥之不去。
其中还包含多首她已收藏、下载的曲目,让原本爱好古风歌曲的若纭彻底听腻几乎退圈。
“其实平台要是推荐不同风格的古风歌倒还好,毕竟古风也分婉转抒情的小曲、雄壮豪放的战歌等许多不同类型。但推荐的歌单里总是同一个类型的歌曲,听多了就很容易腻。”若纭表示。
不同于短视频平台流量为王的推荐方式,音乐APP主要是依照用户偏好来进行歌单推荐。
以QQ音乐的推荐系统RS(QQ Music Recommendation System)为例:RS会记录每位使用者的听歌行为数据,将其贴上标签,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独一无二的用户画像。
除了能单纯依靠音乐平台获取的语言、歌手、流派等内容偏好;排行榜、歌单、本地歌曲等听歌场景偏好;以及使用APP听歌的时间段偏好之外,社交属性标签便是通过腾讯成熟的社交生态链,获得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区等资讯。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