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搅局者”抖音,一个和淘宝分手的开始?

时间:2020-09-18 10:1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直播带货将视频与电商两大平台结合起来,用户流量呈现出几何倍的增加。抖音作为短视频领域的巨头,近期宣布直播间不再允许第三方来源商品链接接入。这次与淘宝的“分手”大战引起广泛讨论,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搅局者”抖音,一个和淘宝分手的开始?

看点:

切断外链,是腰尾部商家在抖音的一次机会。

下沉市场,是抖音电商闭环的优势。

抖音还处于电商的红利期。

抖音电商必须依靠强运营获得流量。

淘宝、快手、抖音,都在学习对方的优点。

身高166cm,体重44kg,抖音主播大鱼能在镜头前把每一款女装穿得合身、好看,她可以及时说出一款衣服的必买优点,再和直播间的粉丝互动,最后敲定一个好不容易“砍”下的价格。

镜头外,工作人员齐声倒计时五个数,“上链接”,网络另一端,粉丝开始下单。

第三方机构婵妈妈数据显示,这个只有16万粉丝的大鱼,在过去一个月最高销售额达到614万,最低单场,开播仅一小时,销售额14万。

 “搅局者”抖音,一个和淘宝分手的开始?

如果只看直播内容,很难分清这到底抖音还是快手的直播间。几乎一样的直播套路,情绪高昂的女主播,气走老板的抄底价格,超快的讲解速度,两个平台在这一刻实现了气质上的统一。

过去的大半年,抖音直播电商吹响了竞赛的哨声。

一边是老对手快手,直播电商业务发展更早更成熟,形成了以“辛巴家族”等为代表的带货主播群体,在各类带货榜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抖音不管从流量还是带货角度,都在向快手用户以及存量用户渗透。

另一边是淘宝,直播带货的实力玩家,但非常依赖外部流量。伴随着抖音政策的调整,即10月9日以后,直播间不再允许第三方来源商品链接接入,两边的关系变得更微妙。

一年前,《互联网斗兽场》也对三个平台有过一次观察:淘宝是生态僵化,头部占据流量大头,腰尾部崛起困难重重;快手自带用户和流量分配优势,在内容电商领域表现出色;抖音动作频频,但一直起色不大,带货主播们缺少“流量”安全感。

一年后再看,抖音直播电商的发展,比预料中更快,商家们也在适应平台的变化,并且逐渐找到在抖音卖货的生存之道。平台、商家、MCN机构,都在不断调试,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

一、闭环落地,谁是受益者?

不允许第三方来源商品链接的消息落地以前,抖音内部也在经历部门调整的混乱。

原来的抖音电商归属在大的“商业化部门”之下,一直到今年6月份,专门的电商事业部才成立,从商业化中剥离。据晚点消息,电商事业部将负责抖音等内容平台上,直播中台、电商中台产品、运营、平台规则、品牌商务等上下游链路工作。

有字节前员工向《互联网斗兽场》透露,“原来电商(部门)也是重点服务抖音,只是不管是纯直播的产品设计还是电商C端这块最底层的东西,还是由电商这边来做。”

新成立的电商事业部作为与今日头条、抖音、游戏、Zero(教育及新业务)、商业化并列的一级业务部门,将向字节跳动中国区CEO张楠和董事长张利东双线汇报。新的部门成立以后,抖音将在电商业务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这个新部门的第一刀指向很明确,切断了第三方商品链接进入直播间的可能性。

政策还未执行,但变化已经出现了,商家开始主动调整运营策略。

9月5日,罗永浩在直播中上架了53款商品,其中来自淘宝的商品有12件,来自京东的商品有6件,其余链接均导向小店,小店商品占比接近7成。五个月前,罗永浩首播的前23款商品中,大概有一半来自淘宝。

 “搅局者”抖音,一个和淘宝分手的开始?

商家的灵活性,比预想中要大。

有代理商认为,现在抖音电商的体量还谈不上让商家二选一,且品牌方的目的是卖货,哪怕真的面临二选一的境况,他们也会主动适应这套规则,尤其是大品牌,更有实力针对不同销售渠道进行商品打造,相当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拥有主播资源的MCN机构,会有其他的思考。快美妆CEO陆昊的分析说,“主播可选的空间变少了,同时商家愿意给的价格优势相对少了,因为淘宝在单一产品流量多的时候,会有一些衍生流量;如果纯做抖音小店的话,他拿不到太多衍生流量,所以商家的让利空间会缩小一些。”

陆昊反而认为,如果抖音和淘宝进入对立状态,政策有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商家在抖音开店。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