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9月8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文中描述的骑手在系统的“压榨”下艰难求生的情况令人唏嘘,随后美团的声明反而掀起了更大的波澜。这场算法与人的较量,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切工具本质上都是“时间的折叠”。
在拥有4亿用户的互联网餐饮外卖游戏中,“外卖骑手”也成了一个被时间折叠的工具。逆行、闯红灯、超速等等都只是为了尽可能“折叠配送时间”,避免送餐超时,导致自身“贬值”。
近日,《人物》杂志特稿《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就展示了这种现象,引发大众热议。美团第一时间并未回应。不过,在被怼一天后终于忍不住发声了。回应洋洋洒洒上千字,但网友认为并没说清楚怎么改变外卖小哥处境,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8分钟”,还被网友称为“拆东墙、补西墙”。
一、始于“超脑”终于“骑手”,美团外卖用算法折叠时间时间不会被消失,但可能被折叠。
近年来,依托算法,喊出“送啥都快,平均28分钟送达”口号的美团,一直在“加速”。如《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提到的金壮壮,便是最好的见证者。
3公里送餐距离,从2016年到2018年,美团外卖小哥限时配送时间从1小时变成38分钟,中间有22分钟消失了,并且这种“限时配送”是一个“无限游戏”——理论上随着系统不断优化,外卖小哥送餐时间还会不断被压缩,外卖小哥还会不断被“加速”。这是驱使外卖小哥逆行、闯红灯、超速乃至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不能不让外卖小哥们不要这么“以命加速”?美团给出了回应“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同时,有不少骑手在网上留言表示,这“8分钟”其实早已存在,但问题依旧存在。因为在这个无限游戏中只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参数(弹性时间),并不能改变游戏的机制,算法仍在优化,而小哥们还要“被加速”。
这是一个系统问题,美团在回应中提到“系统的问题,终究需要系统背后的人来解决”。但真是系统的问题吗?恐怕也不尽然,因为系统是平台意志的体现。不妨一起来看看。
美团甩锅的系统是“美团超脑”,即“美团超脑即时配送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外卖版的人工智能,主要拥有机器学习系统、IoT系统、感知系统、LBS系统、规划系统、定价系统和调度系统。
系统很多,但核心都是围绕着“体验、效率和成本”在转,由于成本和体验又都受效率左右,因此本质上这个系统就是“唯效率是从”,对骑手的关怀不够,这可能是骑手出现目前情况的原因之一。
造成骑手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美团系统的智能骑手调度机制。由于外卖业务峰谷效应明显,其几乎涉及24小时,如何安排骑手排班很棘手。当时针对骑手排班,美团系统有两种选择——按个人分或者按组分。
以人为维度,可以根据每个骑手的不同情况安排订单配送,但骑手情况各异,变量太多,调度很难。
按组排班则不用管骑手个人差异和诉求,个人被简化为无差别的“数字”,调度考虑的变量被简化,调度容易,但骑手的诉求被边缘化。最终美团系统在设定的时候选择了按组排班,这才有了骑手不能请假,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超时等发生。
此外,即使按组分,也只是降低了调度难度,如何提升配送效率,还是要回到骑手的激励机制上。对此美团专家王圣尧在公开文章有提及“我们把业务约束转化为带惩罚的目标函数”(《智能配送系统的运筹优化实战》这篇稿件,9月9日“美团技术团队”公众号已经修改,并删掉了“带惩罚”字样)。
简单说,就是影响骑手配送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天气情况、路况、身体情况等等,但是不管个人什么情况,系统通过“带惩罚”的机制,激发骑手的机动性,多送单、快送单等级变高,超时扣款、降薪甚至被淘汰。于是外卖小哥不敢超时送单。这也是造成目前外卖小哥生存状况的一个原因。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