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日前,2021智汇山海巅峰会在烟台举行。23位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作为中国酒业最大智慧群体的代表,碰撞智慧,激荡思想,以独立观点影响行业。
吕咸逊:“酱香热”不可回避、不可对抗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海纳机构总经理、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吕咸逊从当下酒业现象出发,结合未来趋势,针对中国酒业提出猜想。
猜想一,产业面:“高速度”向“高质量”战略发展转型
吕咸逊认为,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白酒行业复兴期,基于产业集中化红利,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销售数量、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向优势产区、名优品牌、战略大单品集中,大企业、大品牌、大单品处于高速度增长中,其增长速度快于行业平均速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启之年,也将是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元年,主要表现在:酒企的增长更多是价格式增长,而不是销量式增长;品牌才是酒业最好的“护城河”,品牌驱动优先于渠道驱动,品牌价值才是价格、溢价的内在本质;“品质+文化”,将是酒业品牌打造的不二法则。
猜想二,品类面:“酱香热”不可回避、不可对抗
从周期来看,酱酒热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5—10年的长期趋势。今后酱酒有两大机会,一是横向的酱酒市场地理全国化;二是纵向的酱酒价格全价格带。这两大机会都需要以时间置换空间,从酱酒全国化到全国酱酒化,从酱酒高端化到酱酒大众化。
猜想三,产品面:“高风味”与“低酒度”各有其美
中国白酒的主流消费群体老龄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可能是酱香型、馥郁香型、兼香型等高风味香型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高风味、个性化酒体是省级龙头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低酒度、高舒适”的产品,更容易获取城市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青睐。市场城市化、群体年轻化、酒体舒适化,是中国白酒关注未来的方向和重点,也是名优白酒的责任和使命。
猜想四,渠道面:“大商复兴”和“新零售化”焕然一新
从长周期看,中国酒业的大商超商大部分都是名优酒、大品牌造就的。一般来说,一个省级市场大商超商多,往往是全国性品牌的强势市场、地域品牌的弱势市场。
从中周期看,大商超商的盈利往往是建立在顺势而为的“商机”把握上,主要是三个:一是名优酒,特别是全国性的中国名酒;二是酱香酒,特别是酱酒的一线品牌和二三线新势力品牌;三是老酒,特别中国酒业协会认证的真实年份酒。
过去10年,名酒厂家的渠道扁平化和终端营销,曾经给酒业大商带来诸多彷徨和不安,但是酱酒热给予了大商满血复兴的历史机遇。新零售酒商,也在新格局中受益匪浅。
田卓鹏:变局是定局,企业要用十年的战略布局发展方向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卓鹏品牌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卓鹏发表了自己对酒业发展与趋势的看法。他指出,未来十年酒业的变局是一定的,企业应该用长期战略来坚定发展方向。
观点一:“内循环”指引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基调
田卓鹏认为,内循环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倒退,也不单纯是扩大内需,内循环的关键是市场要素的重构。内循环也是未来酒业向上走的主动力,酒业未来的整体规模化扩张,是大势所趋,企业应在激荡中寻找差异化,改革是主动力。
观点二: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头马
现代服务业将支撑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服务商,未来十年服务业升级关键在于制造业的服务业化。中国酒业长期存在制造、服务割裂的情况,未来十年,酒企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实现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
观点三:中国崛起推动文化自信,中国品牌要讲好文化故事
酒业进入了后千亿时代,将会出现进一步的集中化。未来10年,璀璨的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和资本。酒业长期缺乏文化的新表达,所以未来的塑造焦点,应围绕文化进行打造,“这是我们的主要手段,也是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
田卓鹏认为,当下酒业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未来十年的变局是一定的,变局的核心将是创新驱动,企业应该用十年的战略来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