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电商 >

这个春节,为何热闹的让世界瞩目

时间:2021-02-22 09:20|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原标题:这个春节,为何热闹的让世界瞩目

来源:玉渊谭天

超过10000000次。

这是春节期间,谭主在玉渊谭天微博、微信上同步发起的“不返乡手记”话题的浏览人次。

最开始,很多人“不返乡”的这个春节,看起来似乎不再像往年一样热闹。

根据一家互联网机构统计,春运前三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同比下降51.24%。

人流确实受限,但“流动的中国”却在这个春节显示出了新的意义。

很多人的不返乡手记里,都提到了同一个词,包裹。许多承载着家乡“味道”的包裹成了这个春节的“信使”。

春节期间,全国揽收的包裹数达到了6.6亿件,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

与物流同样活跃的是信息流。

这个春节,一个短视频平台的拜年短视频就有1.3亿个。屡屡创造纪录的,还有电影票房。

春节第一天,票房和观影人数都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紧接着,连续五天单日票房突破10亿,为历史首次。

这些“不返乡”成就的“新纪录”,释放了“原年人”的潜力。

原地过年的热闹程度,也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这种惊喜来自何处?从大家的不返乡手记里,谭主找到了答案。

这是谭主微博发起征集活动的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一条不返乡手记。

大家深有同感的,是第一次不返乡对家乡的想念,更是这次“就地过年”的底层逻辑——防控疫情,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平安。

这次春节期间,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全国只有一例新增本土病例。

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次春节能创造那么多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新纪录”。

外媒报道最多的当属春节档的电影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当中国票房大热时,好莱坞仍在沉默》。

去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多的国家。这个春节,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电影市场的命运截然相反。

报道里写道: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国和欧洲的电影院基本空无一人,但中国的票房已经快速恢复,影院上座率已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要知道,电影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它的恢复对疫情控制的要求也最高。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春节期间绝大多数影院的上座率依然控制在自去年9月以来规定的75%。

北京的要求更严格,2月11日至2月17日,北京各影院的上座率不得超过50%。

即便严格至此,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还是达到了80亿左右,而之前最高的记录是58.59亿。

CNN感叹,中国旺盛的观影需求“令人惊讶”。

报道里还写道: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增长为中国带来了又一次提振。

热闹的春节档电影市场,是中国的抗疫能力与经济实力的共振。

共振里藏着不少魔鬼细节,谭主就很好奇一个问题,这么多人不返乡,哪座城市的票房贡献度最高?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谭主找到了答案,是上海,一座城就贡献了近4个亿。

上海这座城,也是中国大型城市中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但今年,在电影市场中,上海“就地过年”的购票占比达到了75%。

而离上海不远的浙江台州、江苏南通都有超80%的用户选择“就地过年”。

留下来可能是个人选择,但留下来背后,则更多是城市的“人性化”程度。

怎么样更好吸引人留下,这次春节,许多城市都在想办法。

春节期间,全国近300个城市和地区陆续发布了就地过年福利政策,包括发红包、提供租房补贴等等。

留人,成了城市之间的一种竞赛。这种竞赛的手法,跟最近几年,全国不少城市都掀起的“抢人大战”的政策异曲同工。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谭主,就地过年这道考题还未到最终交卷时。

对城市来说,“返乡”与“不返乡”背后,更大的命题是人才的争夺。

这个问题,身在浙江的王君柏也深有感触。

王君柏是江南大学的教授,5年之前,他的一篇返乡手记《失落的乡村:一位大学教授的乡村笔记》刷屏网络。

今年,他留在了浙江宁波过年,王君柏观察到:

浙江省内,包括浙江与福建等省际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非常激烈。对很多人来说,现在考虑的问题可能不止是返乡与不返乡,更多会考虑城市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吸引力不在于一时的政策,而更在于城市的发展和机遇。

谭主收到的手记当中,不少人提到了一个特别的城市。

“想带爸妈去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远远的去看一眼,这是我去年战斗过的地方,还是蛮有意义的。”

热门导读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