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圈内熟人多,匿了匿了”这种外界调侃知乎的梗,真的说明“知乎”变“逼乎”了么?其实理性的分析,在UGC平台中,知乎的内容几乎算是最优质的,对理性的探讨氛围也是最好的。知乎是不是逼乎,更多的是取决于大家的使用方式。本文笔者从内容获取者的角度体验与分析知乎这款产品,与你分享。
产品定位是一款产品的基石,也是产品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只有了解它,才能在后续分析中有的放矢。知乎其定位是一个知识交流分享社区,底层核心则是高质量的问答社区。
1.1 知乎slogan一个产品的slogan能够看出企业对产品的一些定位,而知乎的slogan可以分为4个阶段的迭代。
2012年“发现更大的世界”
2013年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见解”
2018年 重启“发现更大的世界”
2018年 “有问题,上知乎”
如何理解知乎各阶段的slogan对产品的期望和定位呢,下面是一些个人看法。
1.1.1 2012年 “发现更大的世界”
当时用户量比较少,社区内都是高质量用户,认真答题的氛围很好,采用这个slogan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发现”→挖掘用户的好奇心。
知乎创始人周源的解释:
“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是未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即使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也只掌握了他自己领域最熟悉的一小部分知识片段。当我们选择做什么、去哪里、相信什么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他人头脑中类似的经验和见解。知乎正在做的,就是把知识与人更有效的连接。
1.1.2 2013年“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2013年,知乎开放注册,用户量呈指数级增长,用户量的增长导致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问题,所以知乎需要广泛大量的UGC甚至是PGC来帮助自己构建一个围绕“知识”为核心的大型内容平台。
而此时的slogan成为了号召每个人分享自己经验见解的知乎,鼓励用户踊跃参与生产内容和讨论;→挖掘用户的分享欲。
1.1.3 2018年 重启“发现更大的世界”
由鼓励个人分享见解到回归“发现更大的世界”,个人理解是在知乎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从回答区到评论区,出现内容质量下滑而不可控,用户开始抱怨“知乎越来越水了”、“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而回归“发现更大的世界”看出知乎希望用户“分享有价值信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多看、多学、多了解自己原先不知道的世界”。
1.1.4 2018年 “有问题,上知乎”
上一阶段回归的“发现更大的世界”在不久后又更新为“有问题,上知乎”,个人理解是知乎借助世界杯期间的高曝光,让更多没有使用过知乎的新用户认识到,知乎是一个可以为他们提供怎样价值的产品,广告语在“上知乎、问知乎、答知乎、看知乎、搜知乎、刷知乎”的基础上引出核心信息“有问题,上知乎”,普惠大众,让更多人知道知乎的价值,提升全名认知度,提升用户基数。
从个人角度出发还是比较喜欢“发现更大的世界”这个slogan,体现出知乎品牌的定位是有质量的、专业性比较强的的问答平台;有一种让人坚信的力量,上知乎可以发现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
二、用户分析每一款产品都有其对应的用户,了解产品的用户类型及其对应的需求,能够便于在分析中选择切入点。
2.1 用户画像关于知乎用户的画像信息,统计信息,网上有很多资料,这里就重复赘述分析了,如艾瑞咨询等,下面是其中部分截图:
根据用户对知乎产品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渴望在知乎获得某一行业知识或经验进而达到自我提升。
乐于在知乎分享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窥视他人的生活、情感等经历。
分享自己的生活、情感等经历看一些有趣好玩、猎奇的问答,打发时间。
企业及机构在知乎活跃以提升知名度、影响力。
利用知乎为自己的公众号等自媒体引流。
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内容获取者与内容生产者。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后续笔者将会着重从内容获取者的角度切入分析。
三、产品结构梳理产品的整体结构,便于从全局角度对产品有大致的理解。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