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B站视频推荐产品分析

时间:2021-01-19 09:1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推荐系统是视频网站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平台借此把优质内容推送给用户,尽可能留住用户;内容创作者也希望借此提高作品的热度。本文将以B站的视频推荐系统为例,对其进行深度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B站视频推荐产品分析

当你点开一个视频网站,是否会出现这些场景:你并没有明确观看目标,仅仅希望所感兴趣的内容“意外”地出现在你面前?或者当你看完一个视频内容时觉得意犹未尽,希望有类似内容或者风格的视频“突然”出现在你的页面上?而实现这些场景的就是视频推荐系统。

作为视频平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视频推荐是平台吸引新用户的重要方式。那平台是如何把优质而契合的内容呈现给内容消费者,UP主又是如何通过平台的推荐功能提升自己作品的热度,而内容消费者又是如何“不经意间”让平台了解自己的喜好。

本文以B站为例,详细解释B站推荐页面的运作规则,最后通过与西瓜视频的推荐页面的比对,给出一些建议。

一、产品概况 1.1 体验环境

 B站视频推荐产品分析

1.2 产品名称

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现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B站”。

1.3 产品logo

1.4 产品简介

B站早期是一个ACG(动画、漫画、游戏)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围绕用户、创作者和内容,构建了一个源源不断产生优质内容的生态系统,B站已经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的多元文化社区,曾获得QuestMobile研究院评选的“Z世代偏爱APP”和“Z世代偏爱泛娱乐APP”两项榜单第一名。

B站的slogan为“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

二、推荐系统 2.1 推荐系统组成成分

B站推荐页面的体系可以按照角色来进行分类(在之后的内容中,我们将消费者称为用户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用户(内容消费者):用户浏览平台的推荐页面,平台根据用户初始设定的感兴趣的频道,呈现给用户相应的内容。从内容形式的角度看,大部分为视频内容,其他本分为文章,直播等内容。用户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可以对视频进行点赞/投币/收藏/转发/评论/发弹幕/设置稍后再看等操作。

UP主(内容生产者):UP主在平台上传自制或者转载的视频,并且提供视频内容的标题,分区,动态以及多种标签。通过这些标签,UP主可以简单介绍视频的内容或者吸引用户来消费内容。

平台(运营端):平台端接收各种上传的内容,并且对内容的标签进行统计,分类,汇总等一系列操作,形成内容标签池,同时也对用户初始设定以及消费行为中产生的标签进行统计,分类,汇总等一系列操作,形成用户标签池,再根据用户标签从内容标签池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推荐给相应的用户,最后根据用户标签池,将拥有相同标签的用户画像的人汇聚在一起,成为社区。

在B站中,这三个角色并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用户在消费内容的过程中对内容的评价往往伴随着新的内容标签的诞生,平台会不断更新内容标签池,内容的推荐优先级也会随时间不断调整,与此同时,用户标签池也会因为用户消费内容行为不断进行更新。

用户往往在消费内容的同时,通过弹幕以及评论等方式对内容进行自我创作,从而形成新的内容以及文化,最终形成良好的内容生态。

总之,通过推荐系统的数据集的不断更新,内容标签池与用户标签池的标签往往同时迭代并且相互影响。

 B站视频推荐产品分析

图1  推荐系统角色关系图

2.2 用户是如何提供标签的

我们把用户所提供的标签主要分成两大类:静态标签与动态标签。

其中静态标签是用户主动呈现给平台的,例如个人昵称,喜好的频道等等,动态标签是用户在浏览平台时所产生的,主要是用户的行为特征,例如用户在阅读某一类标签视频时的停留时长,例如用户通过搜索功能提供的关键词等。

对于平台而言,静态标签是相对不轻易改变的,平台仅仅需要做一个统计就行;而动态标签则是由用户使用平台时所留下的“痕迹”产生的,平台则需要通过数据挖掘等算法工具进行收集,并且不断地迭代。

 B站视频推荐产品分析

图2 用户静态标签显示页面

2.2.1 静态标签

初始关注:用户初始设置的感兴趣的频道(见频道页面)以及用户所关注的UP主信息。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分析,平台可以获得用户兴趣所在。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