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陌生人社交产品分析(中篇)

时间:2021-02-06 09:2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此文为系列文章的中篇,主要内容是:依据上篇中列出的产品关键点来分析市面中目前最成功的社交产品。其中,笔者选取了“soul”与“探探”作为主要分析产品,后面再简略的分析了其它几款社交产品,以及再补充了一些概念解释作为全篇内容。

 陌生人社交产品分析(中篇)

需要说在前面的是笔者由于经验和能力缺乏,在运营以及商业上思考的深度不足。

本篇文章重点也主要是关注产品本身,大致梗概如下图所示:

 陌生人社交产品分析(中篇)

第一部分 1. 产品理念

将按照产品、用户、运营、技术四方面介绍。

1.1 产品-切入点:

陌生人社交软件在很多时间也可以称为交友软件,交友软件的切入点有时可以类比线下看成软件给用户一个向陌生人搭讪的话。

案例一:Soul

性格三观交友——“嗨,我们性格三观很合,有兴趣认识一下?”

A. 总体优点:

a. SOUL这个切入点是对称的(这点对于社交而言很重要)——性格三观合适是双方彼此合适,没有一方合适而另一个不合适的说法。

非对称的理念主要是容易形成单向吸引,更适合形成博主和粉丝的关系,而不适合沉淀好友关系。颜值交友就不是对称的,探探表现出的对称是功能上的辅助后的对称。非对称切入点强行对称直接表现问题就是匹配效率低下等问题。

b. 这个切入点是差异的,对于每个用户而言最佳选项是不一样的。

需要提前说明一点:用户特征(包括用户产生的内容信息-历史动态)可以分为两类吸引其他用户——一类是基本所有用户都喜欢(高颜值,高才华,高收入…);一类是只对某一个部分人群(兴趣,性格,观点,情绪,经历,社会特征…)。

这里的差异就指的后者。

回过头来说SOUL,性格三观对每个人而言最好的答案是不同的。反观颜值等,不同用户间的诉求相似度极一致——越高越好,基本每个人都会选择颜值高的用户。(这样的依据容易形成头部效益,更合适做直播这类鼓励大V存在的社交产品)。

前两个点的效果之一就是:“去中心化”。

c. 该切入点符合人们认知,且产品诞生时,市面上无软件在这一切入点下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

“性格三观”对于关系维持和建立的重要性基本已经形成共识,这点在Soul诞生之前就确立的。

B. 总体不足:

a. 切入点存在先天性不足:切入点难以被用户感知,导致难以获用户认可产品。“三观性格”在用户聊天初期难以察觉,而弱关系的社交关系难长久,这样一来深化用户的质疑。

b. 个性差异化不足:性格匹配的解释可能性根据心理学理论是很有限的(只有十几个,因为这个切入点本来只适合模糊匹配)。张一鸣有句话,我觉得这里也受用:千人千面。很显然,性格三观是不能做到的。

案例二:探探

颜值交友——“嗨,美女(帅哥),我们貌似在附近。能认识一下。”

总体优点:

直观易懂,且把握了最大公约数。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最接近线下的最常见搭讪的动机。在现实中遇见心动(主要因为颜值)的异性,主动去搭讪去索要联系方式的比例也是所有现实生活中搭讪比例中最高的。

反观soul的搭讪理由,在现实中基本从来没遇到过,这也是用户感知产品确实存在难度。

其外,把视线放回线下,现实中什么样的搭讪理由会让你感兴趣,或者聊天初期聊到什么会让对方对你好感大增?

这个问题是笔者在参加一次大学生联谊活动时思考的,最后艰难的找到了自己产品的切入口。(下文为笔者去参见某高校联谊在活动群的恶搞)

总体缺点:

非对称。

无差异。

附带问题。颜值这种易见的依据,用户间都十分清楚对方因为什么而跟自己交流。导致即使相互喜欢,用户双方也很难动真心。(若读者难以理解这种感觉,可以理解成一个人过来找你聊天,而你知道他是想找你买保险的。)同时,探探的宣传和用户成员素质层次不齐。让其软件更多蒙上了一层灰色。

其外,把视线放回线下:现实中什么样的搭讪理由会让你感兴趣,或者聊天初期聊到什么会让对方对你好感大增?这个问题是笔者在参加一次大学生联谊活动时思考的,最后艰难的找到了自己产品的切入口。

1.2 产品-迭代

案例一:Soul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