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的人工智能世界正在快速形成。
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力争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
2017年3月,加拿大政府发布《泛加拿大人工智能战略》,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人工智能全国战略的国家;2018年6月,日本推出《未来投资战略》,集中政策资源重点发展物联网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2019年2月,美国推出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促进计划,要求联邦政府机构把更多的资源和投资用于人工智能研究、推广和培训;2019年4月,欧盟发布人工智能道德准则,欲另辟蹊径,成为道德领域的领导者……
在全球竞争压力下,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做着怎样的探索,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时代挑战,还有哪些关键技术影响着人工智能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与《前沿科学》进行了独家对话。
迈过应用门槛,但还在初级阶段
《前沿科学》: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加速跨越。从您的分析来看,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征?
徐波:历经60多年起起落落,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大数据和计算能力三大发展力量碰撞下重获新生,数据智能成为这次人工智能浪潮最重要的技术特征。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图像、语音、专用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跨过了众多应用门槛。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正式把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提升到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并提出人工智能具有“头雁效应”,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性的深刻认识。这些都为我国人工智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是我国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用特征。以应用为驱动,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教育等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但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涉及场景广泛复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队伍欠缺等因素,大规模场景落地还需要时间。总体而言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前沿科学》:对公众来说,人工智能似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开始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您所提出的“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怎样理解?
徐波:人工智能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核心是模型和算法,外延包括形成智能系统的传感、计算和行动机构等支撑软硬件。人工智能60多年发展历程中,分别形成了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等流派。符号主义试图从逻辑思维角度去探索智能,虽然可解释性强,但泛化能力和适应性差;从外部行为特性探索智能的行为主义,优势在于感知与行为闭环,但难以建模与优化;从大脑神经形态和机理探索智能的连接主义,大数据拟合能力强、性能出色,但局限于大数据依赖,对结果不可解释。
本轮人工智能浪潮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基于连接主义的数据智能突破。尤其在标注数据丰富的语音识别与合成,图像视频识别与生成、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发展迅猛,并延伸大量应用。就人工智能取得最大进展的语音识别领域而言,在几万乃至几十万小时标注语音数据基础上,深度学习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我们人类的听写水平。
但现在人工智能只是解决了相对简单的感知智能,即在专用场景的识别、分类、跟踪、检测功能,而机器的思考、判断、决策、推理能力,也就是认知智能,基本上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当我们试图把语音识别系统放置于多人说话、背景嘈杂的鸡尾酒会环境时,现有系统就基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人类则能通过注意力选择机制听清我们感兴趣的目标语音,这就是 “鸡尾酒会效应”。现有语音识别只是人类复杂听觉认知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自然语言也只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冰山一角。要对自然语言进行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对物理世界和社会关系的大量知识和常识,这方面机器还难以企及。人工智能还处在对环境没有适应、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初级阶段。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