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张杰谈李政道:他全方面地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今年11月24日,将是诺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了“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会上,被李政道视为“忘年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讲述了李政道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故事。
他要打破不重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状况
1974年5月,李政道回国访问时,发现中国没有系统的高考,当时大概只有芭蕾舞团是从小培养的。
“李先生就向毛主席讲,芭蕾舞需要从小培养,人才也需要从小培养。之后,中国科大少年班,就是由此诞生的。”张杰说。
不过,李政道说:“我建议的实际目的,其实并不是搞什么少年班,而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
他把人才培养看得比诺奖成果还重要
1979年,李政道回国讲学,当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李政道发现,虽然当时已经恢复高考,但是当时中国科技人才仍然奇缺,国家人才培养速度需要更快。要怎样才能加速中国人才培养?
“所以李先生就建议启动了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项目。”张杰说。“在这件事中,李先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他的推动下,CUSPEA的选拔借用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资格考试方法,1979年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招收研究生考试试卷就是第一届CUSPEA考试的题目。”
经过十年践履笃行,参与CUSPEA的美国高校有76所,加拿大高校有21所,中国大学、研究机构共95所,6000余名学生参与考试,最终派出915名学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英才,也成为中美大学合作交流的重要突破。此后这种合作方式延伸到了生物学科、化学学科等其他领域,促进了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加速培养。
李政道说:“我深感CUSPEA有意义、有价值,从某些方面讲,它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
他提出博士后制度,还操心博士后津贴
当中国已经能够培养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之后,李政道又想到,中国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培养机制。1983年3月,他提出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初步设想。1985年,中国博士后的制度正式开始。
“李先生不光提出建议,还有帮助落实。怎么招博士后,需要给多少津贴,需要博士后公寓,博士后的太太或先生要一起来……所有这些事他都想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会徽也是李先生亲自设计的。”张杰说。
他推动中国科研有序发展
在中国有了基础科学人才以后,李政道又开始思考,中国的科学研究怎样才能加速发展?
于是,李政道提出,中国要想形成一个好的科研环境,需要自然有序的基金,并在1985年7月3日和12日,两次致信邓小平,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6年2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李政道担任名誉顾问。自然科学基金使得中国的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1986年,李政道还向中国科学院时任院长周光召先生讨论提出设想——在中国设立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他说:“我们要建立强有力的基础科学的基础,我们要建立从这儿发展高科技的基地,我们要从高科技的发展建立20世纪及21世纪的物质文明。”
他捐钱、捐物、送房子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用私人积蓄,设立了“秦惠(竹字头加君)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竹字头加君)政基金”,用来纪念李先生的夫人秦惠(竹字头加君),参与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以及台湾的新竹清华大学。
张杰介绍,到2018年,该基金培养了(竹字头加君)政学者4070人,其中女性学者2228人,占比55%。
2006年10月27日,张杰出任上海交大校长一职。“在我去上海交大之前,李先生跟我讲‘交大理科还很弱,我来帮助你们一起来发展’。”张杰回忆。
2009年5月,李先生应张杰之邀到上海交大访问。在此期间,他向张杰表达了捐赠意愿,提出将各类文献手稿、诺贝尔奖章、艺术作品都捐给上海交大,后来又提出,要将他在上海宛平路房产等也捐给上海交大,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