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之际
新华社昆明10月10日电 题: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之际(简版)
新华社记者
滇池荡漾,丹桂飘香。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此次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将从这里走向世界。
大美河山、生机盎然,尽显美丽中国
天山山脉以北,准噶尔盆地东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此。
前不久,来自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王振彪,护送18匹野马进入保护区乔木西拜野放点。它们要告别圈养生活,回到祖先栖居过的荒野繁衍生息。
曾经,地球上仅存的野马主要圈养在国外动物园里。1985年,我国引回11匹野马,开启这项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经过十多年努力,2001年首次野外放归野马;2020年底,保护区的野放野马总数为274匹,新疆境内的野马总数已占全球野马总数约五分之一。
野马,如同一个缩影,见证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诠释着生物多样性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2020年9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我国通过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贸易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展现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今年全球动物界一大“网红”,非云南那群野生亚洲象莫属。通过多年保护,我国境内的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至目前的300头左右。
记得今年“进村”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吗?那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我国积极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林深藏虎豹,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种群呈现增长态势。
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生物多样性也在加速恢复。黑颈鹤由不到3000只上升到8000多只,藏羚羊升至约30万只。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的雪豹频繁现身……越来越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活动画面(资料图片)。新华社发(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在植物世界同样力度空前。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通过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部分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已建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了2万多个物种;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昔日的“打鸟人”侯体国,如今成为“护鸟人”。
他居住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村,被誉为“五星级观鸟圣地”。
“小时候穷,没有肉吃,想吃肉就上山打鸟。”侯体国说。
近年来,观鸟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侯体国放下弹弓,成了“鸟导”。“观鸟游”还带火了餐饮、民宿等行业,仅去年就给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
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在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我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更蓝,从前些年的雾霾锁城到如今蓝天白云常驻。
水更清,群众房前屋后的臭水沟已悄然变为潺潺清流。
山川更美,一些地方曾经缺林少绿、黄沙漫天,如今绿满青山。
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折射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