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RISC-V:中国芯 新选择
在地下停车场“游荡”了10多分钟,找到并扑进自己车里锁好车门后,小张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洇湿了。
这是一个偏离城区的大型会议中心,因为和主办方临时谈点事儿,她来到停车场时,位于地下三层的停车场已经没了人影,连保安都不知躲哪去了。尽管相信这里安全,也坚信没有所谓的神鬼怪兽,但当她在高跟鞋“笃——”“笃——”的回响中左右逡巡时,恐惧、无助和无奈还是重创了她。
随着技术的进步,类似的窘境可能会被“终结”。近日,针对室内定位“痛点”,知路导航发布全球首款基于RISC-V开源架构的音频定位芯片(Kepler A100),将室内定位精度提升至0.4米。
解决室内定位“痛点”
“这个芯片主要为了解决室内定位难题。”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锐志对《中国科学报》说,“比如商场、展览馆、高铁站、航站楼内部导航和定位问题。”
随着生活场景越来越复杂,高精度室内定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导航的“痛点”。为解决此类问题,陈锐志团队在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可用高精度室内智能混合定位与室内GIS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开发和成果产业孵化,近日,面向全球发布Kepler A100,提供了室内高精度定位的中国方案。
该技术已突破消费级智能终端室内高精度定位“卡脖子”技术,具有自主可控、精准定位、容易布设、手机接入、无限并发、保护隐私等六大特性。不久前,在科技部项目指标第三方进行的测评中,音频定位系统的静态定位精度达到0.4米,移动目标的定位精度为0.58米。
“我们已在南京南站、杭州东站、白云机场进行测试和示范。”陈锐志说,“将来在地下停车场中,如果布置有这种芯片的定位发射器,再结合较详细的停车场位置图,就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精准地导航到我们的车旁。”
在南京南站落地的测试中,信号覆盖从地下停车场、站台到侯车厅全场景56万平米。将来在会展中心、高铁站、机场、医院、商场、学校等有室内定位需求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精准导航定位。
陈锐志介绍说,定位导航类芯片涉及较为敏感的地理信息,也是导航类APP、室内地图应用等产业生态的基础,为避免使用ARM架构出现“卡脖子”问题,团队选择了基于RISC-V架构开发芯片,在测试过光线、超宽带、蓝牙阵列等信号定位方式后,他们最终选择音频信号并成功开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RISC-V的音频定位芯片。
“RISC-V是个新的开源指令集,在此基础上开发芯片难度要大很多。”陈锐志说,“因为可用的芯片开发资源(如开源IP)相对较少,需要自己开发的部分很多,经过1年多努力,我们终于把这个能‘绿色发展’的芯片做了出来。”
RISC-V呼之欲出
RISC-V是一种开放的指令集规范,而指令集通常以文档、手册的形式发布。
201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个研究团队准备启动一个新项目,需要选择一种处理器指令集。他们分析了ARM、MIPS、SPARC、X86等多个指令集后,发现它们不仅设计复杂,而且还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于是研究团队决定从零开始设计一套全新的指令集。
2011年5月,第一版RISC-V指令集(第五代精简指令集)发布。新指令集能满足从微控制器到超级计算机等各种尺寸的处理器,能高效地实现各种微结构,能支持大量的定制与加速功能,能和现有软件栈与编程语言很好的适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稳定——不会改变,不会消失。
“指令集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是一套标准规范,我们可以根据这套规范去设计处理器芯片和对应的软件系统,并最终形成产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大学教授包云岗告诉《中国科学报》,“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恰如螺母和螺钉。把软件看做是螺母,硬件看做螺钉,那么指令集就是螺母和螺钉之间对接的尺寸规范。螺母和螺钉都按照相同的尺寸(也就是同一个规范)去设计,即使是由不同的厂商来生产,也可以保证最终所有的螺母都能拧到螺钉上。”
基于x86、ARM或RISC-V指令集,可以进行处理器微架构设计和实现形成源代码,并通过流片最终形成芯片产品。在芯片上游设计环节,中国有海思半导体、紫光展锐等,但目前还是过多依赖ARM构架,要设计出高端芯片,必须要拿到ARM芯片构架授权。在美国干预下,ARM一度停止对华为提供最新ARM构架。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