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意外之喜!当“雪龙2”号在北冰洋偶遇“极星”号
目前,在北极开展科考的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经回国
在此前的科考过程中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不仅在北冰洋首次展开多项科考项目
还偶遇了老熟人!
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一探究竟↓↓
建立长期冰站
首次展开多项科考项目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选定的长期冰站
大约在北纬84度
虽说是长期冰站
但实际上也只有4天
在有限的时间里
各个科考小组都在抓紧作业
进行水文、气象、物理等多项试验
据了解
想让破冰船具备良好的破冰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
海冰冲撞船体形成的作用力
也就是冰载荷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
设计船体结构与推进系统
在长期冰站
考察队还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
对北冰洋海冰进行了现场观测
雷达图出现异动!
在这次北冰洋科考途中
某一天的上午10点多驾驶室突然发现雷达图上出现了异动
考察队员万万没想到
居然偶遇了——“极星”号破冰船
“极星”号是德国的一艘破冰船
在北极科考历史上赫赫有名
2019年,北极科学委员会 启动了“北极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项目”计划 其核心就是将“极星”号破冰船 冻结在北冰洋中心区域 随冰漂流 开展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海冰环境组组长林龙介绍
“极星”号就冻在北纬84~85度的一块浮冰处
随着海冰漂流
最后
“极星”号9个月就漂出了弗拉姆海峡
在渺无人烟的北冰洋在渺无人烟的北冰洋能遇到另一支考察队
其中还有老朋友
这让科考队员备感欣喜
科考队海冰环境组的林龙
和“极星”号上的老朋友通话
讨论了合作布放海冰浮标的方案
林龙当年就参与了
“北极气候多学科漂流冰站项目”计划
那时他搭乘的是这一科学计划的辅助船
“费德诺夫院士”号
不过
他和“极星”号的科学家们保持了密切合作
这次巧遇的“极星”号上
正好有他的老熟人马里奥
而且在“雪龙2”号出发前
由于两船调查区域不同
林龙所在的课题组
还专门寄了两套海冰浮标给他
请他帮忙在相关区域布放
德国阿尔弗雷德海姆霍兹研究所研究员 马里奥·霍普曼:你过得怎么样?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海冰环境组组长 林龙:非常好,很高兴在北冰洋上见到你。我们之前寄给你的浮标怎么样了?
德国阿尔弗雷德海姆霍兹研究所研究员 马里奥·霍普曼:它们还在我们船上,预计会在更北的纬度进行布放。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