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洗干净衣服的臭味“元凶”

时间:2023-10-30 09:3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是谁?让香喷喷的衣服变了“味”  
洗干净衣服的臭味“元凶”  
 

 

你有没有曾为衣物发霉所困扰?

明明是洗干净的衣服,为什么还会发霉,散发出阵阵异味呢?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通过研究日常使用的棉质毛巾中微生物含量、多样性和异味成分,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相关成果刊发于《宏基因组》。

洗涤过程对“脏衣物”上微生物组及后续异味产生的影响   青岛能源所供图

不同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照片,依次为:粗羊毛、细羊毛、丝绸、亚麻、棉花、聚酯纤维    青岛能源所供图

追本溯源,让臭味“元凶”无处可逃

首先,让我们先找出使衣物变脏的“罪魁祸首”。

当干净衣物接触人体时,会不断沾染上人体的汗水和皮脂。适宜温度下,它们会催生人体和环境中的微生物肆意生长和繁殖。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主任徐健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脏衣服上有臭味,是因为衣物上大量繁殖的微生物会产生一些散发难闻异味的代谢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丁酸、3-甲基丁酸、4-甲基-3-己烯酸和己醛等。

但为什么干净衣物也会有异味呢?

“一定数量的纤维组成的纺织品虽然光滑,但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后会发现纤维纹理粗糙且扭曲,存在许多缝隙或褶皱,其上附着的皮脂和微生物等很难被洗涤干净。”徐健说,当遇到湿润环境,比如梅雨天气、不充分的晾晒等时,它们就会恣意生长,让洗后的衣物也散发“臭味”。

为此,单细胞中心研究团队借助前期开发的2bRAD-M技术、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感官评价等,清理“真凶”,深入研究洗衣机洗涤衣物过程。

以往,对纺织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仅限于属水平,难以准确定位或区分致病或引起臭味的微生物。

为了能在更高的分类学特异性水平上了解脏衣物上产臭微生物的类型、组成和丰度,团队采用了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微生物组测序技术——2bRAD-M技术。

以正常使用3天的棉质毛巾为研究对象,团队以洗衣机洗涤为清洗手段,于洗前、洗后、室内晾干三个时间点取样124次并分析后发现:清洗前不同毛巾上的微生物组成不同,经过同一个洗衣机清洗后,微生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且毛巾间的微生物组成趋于一致。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洗衣机漂洗水浸泡的毛巾、同时洗涤的预灭菌毛巾、漂洗水中的微生物组成高度相似,这说明洗涤过程中毛巾之间、漂洗水与毛巾之间均发生了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2bRAD-M技术能高效地分析低生物量、高度降解或污染严重的微生物组   青岛能源所供图

一个细节,洗后的衣物更“干净”

团队在实验中引入了抗菌洗涤剂、非抗菌洗涤剂之间洗涤效果的对比。

产臭微生物是衣物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之一,微生物介导的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降解释放甲硫醇,并经过后续快速的自氧化反应生成二甲基二硫或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多种具有难闻气味的挥发性有机物。

单细胞中心研究助理代娅婕说:“抗菌洗涤剂减弱了洗涤过程中毛巾之间的微生物交叉污染,显著降低了洗后毛巾上残留的产臭微生物的丰度。”

上一篇:山东大学,新任3位校领导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