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 >

立志科技报国 打造国之重器

时间:2020-09-02 15:2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西安交通大学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基础科学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团队:  
立志科技报国 打造国之重器  
 

在西安交通大学,有一支尖端科研“铁军”,他们一直在为摘取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重型燃气轮机研发而战。

他们研发的重型燃气轮机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高技术装备,其自主研发需要多学科协同,需要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试验手段等方面同时取得突破。为此,这个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一线,为实现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的转变作出了实质性重要贡献。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曾经到西安交通大学视察过此成果。

这个团队,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铁军率领的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基础科学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团队。

1 “卡脖子”卡住哪里,就突破哪里

“以前,只有美、日、德等极少数国家能够自主制造重型燃气轮机,我国一直没有核心技术。实现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对于打破国外垄断,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王铁军说。

2000年前,我国高端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基本空白。2001年,开始引进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燃机制造技术,但仅限于非核心的制造技术,外国拒绝转让关键核心技术。王铁军感叹道:“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只能走独立自主之路。”

2005年,王铁军团队敏锐地察觉到突破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前瞻性地组织申报了我国第一个重型燃气轮机的国家973计划项目。

“卡脖子”卡住哪里,就突破哪里,没有二话,王铁军带领团队,开始了攻坚之路。

“若想自主研发重型燃气轮机,核心技术必须突破。这需要经历从基础理论、单元技术、零部件技术、系统集成到综合验证的完整链条。要摘取这个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谈何容易!”王铁军感慨地表示。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靠什么?王铁军认为,靠的就是两个“结”。一个是团结,一个是总结。

首先是团结。十多年来,王铁军团队成员从来没有为了钱与名红过脸,为的就是兑现给国家的承诺、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大家团结合作、校企协同创新。这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

第二个就是总结。团队每年都要开总结大会,既总结成果,又总结失败和教训,也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布置。团队还邀请顾问组专家、领域专家和项目专家参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慢慢成形,并直接转化为企业实践,大大缩短了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链条。

靠着这两个“结”,王铁军团队攻克了一系列重型燃气轮机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从基础理论、单元技术、零部件技术、系统集成到综合验证的完整链条,初步形成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叶片的冷却设计、定向晶成形、精密加工、热障涂层和试验验证能力,初步形成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组合转子的设计、制造和验证能力。这些成果应用到了我国第一台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实现核心技术从0到1的转变。

2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特别能奉献”

“我们这个团队,完全可以用带头人王老师的名字来描述,那就是‘铁军’。”范学领是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也是团队成员之一,他的这番话引来其他团队成员的阵阵赞同。

“我们一般称呼王老师为‘铁校长’,学术界对王老师的评价则是‘很铁’。”范学领表示,“还记得2017年我们团队正申报一个重大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有一次凌晨,我从外地回到学校,直接到了会议室,看到王老师带领大家讨论修改,直到第二天中午定稿后才回家休息。我们团队正是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占领了一个个学术高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特别能奉献,是我们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

“王老师经常在办公室忙碌到很晚,也经常顾不上吃晚饭。”团队成员贾坤副教授说,“我刚加入团队时,有一次晚上去请教科研问题,只见王老师从书柜里摸出了一袋咱陕西特有的干粮——石子馍,说误了吃晚饭,就着白开水吃一块就当是晚饭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常态。”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