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给高教“十四五”开局之年划重点
破“五唯”、研究生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区域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这些关键词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和难点,也折射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哪里?听听专注于这些领域研究的专家们怎么说——
静待花开:破“五唯”后立什么
■樊秀娣
2021年注定是中国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的大发展之年。“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已成为学界上下的共识。大家期盼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早日形成,但客观上评价体系不会一蹴而就,而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评价体系。所以,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因而当下的每一个改革探索都尤为重要。
破“五唯”,本质上就是要破除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中的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从深层次上讲,这种“以指标数量论英雄”的做法是行政主导学术评价的产物,而去行政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让教育科研的评价回归到成果内容本身。注重成果实际水平和贡献的评价,也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的不二之选。当前,从“破”唯指标数量评价到“立”各类成果质量评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开展多元主体参与的各种分类分层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能保证评价主体对各项成果的实际需求和内涵关注,同样分类分层评价也是为了尽可能保证评价活动深入细致和评价对象被客观、合理和公平公正地对待。所以,无论是人才培养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还是学术方面的代表作成果评价、标志性成果评价、专利转化成果评价、新药研发成果评价等,乃至科学研究的基础研究评价、应用研究评价、技术转移评价、成果转化评价等,都要分门别类建立负责任的评价标准体系,体现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次,建立良好学术共同体下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内容评价,同行评议必将广泛采用。同行评议制度的精髓是让“学术权力”在教育科研评价中得到充分尊重和自由行使的空间。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同行评审专家在评议活动中不是站在独立、客观和专业的立场,而是听命于领导指示,反而使得同行评议变成了“学术权力”让位于“行政权力”的合理合法途径。同行评议的公信力来自于学术共同体成员对各自权利和义务的主张,以及学术规范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要做到这些,首先取决于具有平等、民主两大基本特征的良好学术共同体的建立,这些都是国内学界需要及时补上的。
最后,创造“以成果论人才”的良性竞争环境。人才取决于其成果,学者拿出像样的教育科研成果就是优秀人才。要做到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不唯成果“主人”的年龄、资历和“门派”,而唯成果内容本身的质量。只有这样,教育科研人员才敢于潜心钻研,不怕因为“踏空”了一次晋级“台阶”而再无上升空间。很多时候,重大教育科研成果要历经相当长时间才能“瓜熟蒂落”,所以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者还要拥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定力。
(作者系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生教育的三大趋势
■陈洪捷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显示了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可以预期,在今后的五年中,研究生教育将会进入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期。
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中,高层次人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可以说,未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潜力和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至为重要。以下谨对研究生培养的几个发展趋势做一点宏观讨论。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