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今天分享一个产品文档的优雅结构:MDVC框架。供大家参考,与大家共勉!
区分概念
什么是PRD?什么是MRD?什么是BRD?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我从整理了一些,供大家参考。
PRD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PRD文档是产品项目由“概念化”阶段进入到“形象化”阶段乃至执行阶段的最主要的一个文档,“对MRD中的内容进行指标化和技术化”。PRD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设计、研发以及测试等部门,是否能够明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MRD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即市场需求文档。该文档在产品项目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是对不断积累的市场数据的一种整合和记录,“向下”是对后续工作的方向说明和工作指导。产品项目由“准备”阶段进入到“实施”阶段的第一文档,“对产品中规划的某个产品进行市场层面的说明”,这个文档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项目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公司产品战略意图的实现。
BRD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商业需求描述。基于商业目标或价值所描述的产品需求内容文档(报告),其核心的用途就是用于产品在投入研发之前,由企业高层作为决策评估的重要依据。BRD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最早的文档,再早就应该是脑中的构思了,其内容涉及市场分析,销售策略,盈利预测等,通常是供决策层们讨论的演示文档,一般比较短小精炼,没有产品细节。
PRD、MRD、BRD之间的关系PRD要把MRD中的“产品需求”的内容独立出来加以详细的说明,而产品需求本身是在MRD中有所体现的。PRD衔接了设计、开发、测试与产品。一份好的PRD能够很好的服务设计、开发以及测试人员。这也是本次文章的内容重点。
MRD侧重的是对产品所在市场、客户(client)、购买者(buyer)、用户(user)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定义,并通过原型的形式加以形象化。
那么BRD的作用,就是决定了你的项目的商业价值。PRD、BRD和MRD,一起被认为是从市场到产品需要建立的文档规范。
好了,铺垫差不多了,应该能让大家(包括我自己)对PRD、MRD、BRD的概念和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那,我们开始进入正题吧。
产品文档最优雅的结构是?MDVC框架,是我在MVC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D(Data)的环节衍生出来的。
众所周知,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交互(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规范,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控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
增加D(Data)的环节,是为了体现数据的重要性,而数据有两大类型:已有数据和新产生数据。
简单说,MDVC模式,是模型(Model)——数据(Data)——视图(View)——交互(Controller)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分开讲解整个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衔接。
模型(Model)开发过程中,Model(模型)是应用程序中用于处理应用程序数据逻辑的部分。通常模型对象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在撰写文档过程中的Model,主要讲的是对产品以及产品功能的定义。这一点,与《用户体验要素》中的框架类似,但又不完全一致。
可以说这是文档撰写过程中的模型一个提纲挈领的框架,也就是“我朝着这个方向做”,也会出现“为什么朝着这个方向做(后面会提到)”。没有任何逻辑细节,也但没有任何其他细节,“而不会说怎么做”。后面的数据、视图、交互等,都是在这个框架下完成的。
数据(Data)在Model(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产品所需要的数据。上面提到过,数据有两大类型:已有数据和新产生数据。相对应的,这部分就是考虑两方面:
一是已有数据是从哪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已有数据;
二是,新产生的数据,是什么数据,如何定义数据。
而新产生的数据也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已有数据的整合而来,一类是完全意义上的新产生。已有数据整合以及新产生的数据需要自己部门内解决,也有可能需要跨组、跨部门,甚至是夸公司级别的合作等等。
视图(View)View(视图)也就是产品的UI,是对M(Model)以及D(数据)的展示和处理,是应用程序中处理和展示数据,以及相关控件的部分,通常视图是依据模型以及数据创建的。视图主要解决的是展示什么,以及如何展示的问题。
交互(Controller)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