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埋点还是埋雷? 十年数据分析经验,教你如何结构化埋点!

时间:2020-12-31 09:1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埋点还是埋雷? 十年数据分析经验,教你如何结构化埋点!

在接触过上百家头部App客户中,诊断和参与了数百次的App数据体系搭建工作。几乎80%的App都没有科学的埋点规划,只采集显性数据,而更深层的与事件、参数相关的隐性数据,都没有采集到。埋点规划并不难!但为什么大部分企业都做的不太好?

埋点规划需要整合产品、运营、技术和业务等跨部门的需求,运营同学不太懂技术、技术同学不太懂业务、产品同学不太懂埋点,这问题该如何解?

在友盟+《战疫求生,开发者的危与机》直播公开课上,友盟+业务专家张跃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埋点干货笔记。带你避开埋点的深坑,梳理结构化的埋点方案。

在埋点前,先带你避开埋点的深坑

第一坑:遗漏

指的是埋点采集不全面,有可能重要的数据并没有采集到,会对数据分析造成比较直接的影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前期数据分析需求不清晰。

第二坑:杂乱

指的是数据采集比较零散,可以理解为前期并没有进行事件结构化的设计,通常是想到一个需求,就把这个需求提供给技术进行埋点。

这种称之为“扁平化”的埋点方式,例如:某一个位置或者某一个功能的点击行为,就当做一个事件进行采集,看上去采集和查看很容易,但随着时间跟需求的增加,当采集了大量零散的事件之后,需要在统计工具中通过分组分析时,就会比较麻烦。

第三坑:低效

不同于杂乱,杂乱是任何行为数据都会直接当事件去进行采集,没有利用参数去进行结构化的设计。低效指的是在事件设计的时候,会去做结构化处理。但事件设计的参数逻辑会有问题,通常都是以大的页面这种框架的思维去进行设计。

举个例子:部分客户在设计时,会按照页面的思路去进行事件采集,页面上有推荐位,还有很多功能按钮的点击,那么就会把这个页面所有的点击行为都归到一个事件,并且点击具体的按钮和内容都当做参数传回来。

但这里埋着两个雷区:

在分析数据时,例如想了解整个用户浏览内容的情况,或者是想了解某个功能(搜索引擎)整体使用情况,按照如上设计,内容和功能的采集都分布在每一个事件中了,这样后面再归类、分析就非常不方便。

当产品结构产生变化时,原有事件调整概率会比较大,因为之前都是按页面结构去设计,页面的调整直接影响事件采集。

第四坑:无用

指的是数据虽然采集了,但分析时根本用不上,这个问题主要有2个原因导致:一是前期需求不太清晰,另一个是之前的采集需求都是由不同人提出的。由于中间人员变动,很多采集需求就不清楚了,并且也不敢下掉,因为并不清楚这个事件是否还有人使用。

第五坑:复用

指的是事件重复采集,或者是需求重复,这个同样是与多个人提需求有关,并没有一个人去做整合管理,或者是说,没有一个工具去帮忙我们做管理。

如果想要避免这些坑,就需要坚守五个原则:

需求清晰。

合理设计。

实施规范。

结果可验。

规范管理。

埋点方法论——五步一全(ODEIIC),需要多角色参与统筹决策

【干货】埋点还是埋雷? 十年数据分析经验,教你如何结构化埋点!

第一、需求梳理

在梳理埋点设计的时候,通常会以产品、运营和市场以及KPI三个视角去切入。通常,产品关注的核心业务点会聚焦在内容和功能上,运营和市场关注的业务点在拉新、留存、促活和转化上,KPI视角会聚焦在转化与收入上,但也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而定。

同时,会把不同视角的业务需求再转化成需要关注的核心数据,如产品运营在内容上所需要关注用户浏览、内容的转发或者是偏好,针对功能使用会关注注册、登录、搜索等这些功能的使用情况。

【干货】埋点还是埋雷? 十年数据分析经验,教你如何结构化埋点!

业务需求拆解成核心数据后,针对每一个核心数据进行维度的细分,如内容方面:会按照标题、频道或者是标签,进行拆分分析。那么我们针对功能方面,会按照功能使用情况以及步骤的转化去进行分析。通过要分析的关键点,就可以把细分维度拆出来,最后还会再加上一些通用的维度,例如可以对单个用户或者某一个地区的用户进行深度分析。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