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数据分析问题是业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之间的纽带,学会提一个好问题是分析问题的基础。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算是一个好问题。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奇葩的需求。
这些需求描述的问题很模糊,或者需求方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分析的是什么。
这种不合格的问题会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在需求沟通上,或者干脆给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分析。最后业务方对分析结果不满意,分析师怪业务方需求没有说清楚,最后大家互骂一句“傻X”。
数据分析问题是业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之间的纽带,学会提一个好问题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我们之前讲了很多内容是关于如何分析问题,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算是一个好问题。
好问题的基本结构《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序言的结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SCQA结构,即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这种结构可以用来作为我们提出数据分析问题的一种结构,按照背景、冲突、疑问的结构就能提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问题。
不过既然原书中的结构是给序言总结的,我们在应用到数据分析的需求上时得做一些小小的修改。
方差君为思考了很久,总结了一些要点和新的结构形式,感觉很实用。不过由于是个人思考的原创方法,还有瑕疵和改善空间,看完后有意见和建议欢迎交流。
什么是冲突 1. 冲突必须有目标小明考试成绩不及格,只考了59分。是不是冲突?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也许小明原来的成绩只能考30多,这次的目标是超过50分,拿到59分他反而很高兴。所以冲突一定得有个目标,同样一件事,目标不同,就可能不是冲突。
冲突就是一个和目标存在差距的现状。一个好的问题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冲突。
很多问题的冲突是不完整的,只有一个看起来和“考了59分”一样的现状,但是到底目的是啥?没写清楚,所以冲突的部分,必须写上两部分:目标+现状。
2. 目标必须清晰很多目标并不明确,比如说希望广告更好地触达用户。
什么叫“更好”?这个概念太过模糊。
是指触达更多的用户,还是触达的用户转化率更高?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需求方向。
如果是希望触达更多的用户,到底是要触达多少用户?100万还是200万?如果是希望转化率更高,那么想要提高到多少?5%还是10%?
目标具体到数字这个要求对于一些探索类需求可能不适用,探索类需求本身并不清楚能找到哪些结论。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和数据分析师估计根本没有时间做探索型分析。
目标清晰的这个要求虽然很基础,但是估计已经可以拍死一大批需求了。
3. 现状和目标必须逻辑相关好问题的目标现状和疑问之间逻辑是相关的。这里会用到一些逻辑思维的知识。
逻辑不相关的案例:
目的: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现状:目前的方案需要X元的经费
问题:是否需要批准该方案?
这个问题的目标和现状其实并不直接相关。
如果我们目的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方案),那么冲突的现状应该是现状没有方案。
然后如果有了方案,接下去的目的是确定该方案是否经济且可行,对应的现状是该方案需要X万元经费,不确定是否超出预算。
所以这个案例的问题,目标和现状不是完全对应,虽然有关但是不直接相关。这种问题在逻辑上就是不严密的,需要重新梳理一下。
什么是背景之前提到冲突是有目标和现状构成的,不过目标的背后一定还有目标。比如:目标是A1产品落地页的转化率能够提升到5%。
这个目标的背后是什么呢?
可能是A1产品的月销量需要达到100万,其中用户数目标是200万,转化率目标是5%,人均消费10元。
这个目标背后的目标就是背景。
这个背景可能还需要继续深挖,A1产品月销量需要达到100万的背景,可能是整个A品类的销量要达到300万。然后衍生出3个字母表,A1、A2、A3月销量分别达到100万。
这就需要一些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了,日常工作中的复杂目标基本都是这样被拆解成更小的子目标的。因为大目标往往比较泛,需要靠一个个可落地的小目标来实现。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