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2020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时间:2021-04-23 09:1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嫦娥五号进入近圆形环月轨道飞行三维模拟动画图。 新华社 发

美药管局批准紧急使用辉瑞新冠疫苗。 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 供图

脑机接口技术将电极沉入大脑,再利用芯片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CNET网站 图

磁陀星艺术概念图。ESO/L. Cal?ada 图

2020,整个世界直面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在科研领域,疫情的影响让很多研究放慢了脚步,但关乎人类自身、关乎尖端探索的事业从未搁置,我们依然看到这些消息振奋着人心,冲刷着认知,浇筑着希望。

希望仍在。变局中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携手同行是这样重要,一切的不安惶恐终究只是过客,对前行者来说,头顶不熄的科技之光永照星河。

1、全球加速,新冠疫苗研发

“我希望人类在凝视深渊后会变得更聪明,意识到我们是多么的脆弱。”前牛津大学热带病学教授杰里米法拉说。

新冠让超百万条鲜活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为应对这场人类社会的重大灾难,史无前例的疫苗高速开发和测试大幕拉开了。截至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已经进行临床试验。《科学》杂志称,“从未有如此多的候选疫苗几乎同时开展大规模有效性试验,政府、企业、学术界和非营利组织也从未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在同一种传染病上投入如此多的财力、人力和精力。”

突出的例子如美国制药企业辉瑞的疫苗研发主管凯瑟林·简森带领的团队,在破纪录的210天里推出了一支通过临床验证的疫苗;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Ad5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给世界人民带来希望。

在这个不寻常的2020,人们看到了首批获准用于对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推出。而在马上到来的2021年初,数种新疫苗的有效性也将变得更加明朗。

2、目前最强逆转艾滋病病毒潜伏方法发现

谈“艾”变色,根源仍是对其缺乏了解。艾滋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而HIV就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无法治愈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都不能彻底清除HIV感染,这种病毒会在细胞中潜伏,以此方式“躲避”免疫系统。

亦因此,在长期病毒抑制治疗后清除病毒感染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科学家们设计出了“激活并杀死”的方法,先将病毒从潜伏的受感染细胞中驱赶出来再进行清除。可惜,在今年以前,“激活”隐藏病毒的方法一直不算成功或有效。

2月份,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两种方法来逆转艾滋病病毒的潜伏,而当逆转潜伏法与适当药物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清除该病毒的概率,这种“激活”隐藏病毒的手段,是迄今最强大的潜伏逆转方法。当然,两种“激活”法要结合后续的“杀死”步骤才能完成清除功能,但其无疑为医学界进一步理解病毒维持机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艾滋病治疗研究向前迈出了“震惊的一步”。与此同时,这项成果还展示了与药理潜伏期逆转相关的概念和技术挑战。

3、科学家发现宇宙物质起源之谜首个佐证

宇宙诞生于一场大爆炸。但在这一切的起点,理应产生同样数量的正反物质,而如果正反物质数量相同,它们相遇时又会彼此湮灭,仅留下光子和暗物质。宇宙演化至今,似乎仍然由物质在主导,“正反物质不对称”也成为自然界最大的谜团之一。

目前为止,最有力的说法是中微子在这幕大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日本T2K中微子实验国际共同研究团队为这一假说带来了重要支持:他们首次成功让“中微子振荡”现象中决定“粒子与反粒子举动差异”程度的物理量取值范围得到了限制。

这是一项历时近10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知中微子分为电子型中微子、缪子型中微子和陶子型中微子三种类型及其相应的反中微子,这些“变色龙”能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进时发生改变,即所谓的“中微子振荡”。T2K团队从近1021次质子打靶产生的中微子中检测到90个电子型中微子和15个电子型反中微子。数据分析表明,缪子型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于缪子型反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反中微子的概率。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