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数据挖掘建模:如何从数据中“淘金”?

时间:2021-07-02 09:2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数据挖掘建模:如何从数据中“淘金”?

数据挖掘介绍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就是从大量数据(包括文本)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建立用于决策支持的模型,提供预测性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和过程;是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之间关系的过程。这些模型和关系可以被企业用来分析风险、进行预测。

数据挖掘的目的就是从数据中“淘金”,就是从数据中获取智能的过程,数据挖掘是提供了从数据到价值的解决方案。

数据+工具+方法+目标+行动=价值。

目前,数据挖掘已有一系列应用:

分类分析:有监督学习,将数据映射到事先定义的群组或类。应用在将信用卡人分为低中高风险群等。

回归分析:用属性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趋势,应用预测哪些用户在未来半年会流失等。

聚类分析:无指导学习,在没有给定划分类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相似度进行信息聚类。应用在对客户行为分析,对客户分层进行精准营销。

关联分析:发现事物间的关联规则或称相关程度,常用在交叉销售,交叉分析,著名的啤酒与尿布。

时序模式:已知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值,回归不强调数据间的先后顺序。

偏差分析:来发现与正常情况不同的异常和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有意的诈骗行为,还是正常的变化。常用在防欺诈,以及保险领域。

以上这些应用涉及的技术和工具各不相同,然而却可以依据统一的方法论来实行,并可以协同作战,解决许多有价值的商业问题。

数据挖掘建模的一般过程

 数据挖掘建模:如何从数据中“淘金”?

第一步,数据准备

 数据挖掘建模:如何从数据中“淘金”?

数据选择主要考虑的包括:

哪些数据源可用?

哪些数据与当前挖掘目标相关?

如何保证取样数据的质量?

是否在足够范围内有代表性?

数据样本取多少合适?

如何分类(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

选择数据的标准,一是相关性,二是可靠性,三是最新性,而不是动用全部企业数据。通过数据样本的精选,不仅能减少数据处理量,节省系统资源,而且能通过数据的筛选,使想要反映的规律性更加突显出来。

1)数据探索:数据清洗和构造

前面所叙述的数据选择,多少是带着人们对如何达到数据挖掘目的的先验认识进行操作的。

当我们拿到了一个样本数据集后,它是否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求?其中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和趋势?有没有出现从未设想过的数据状态?因素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它们可区分成怎样一些类别?这都是要首先探索的内容。

对所抽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审核和必要的加工处理,是保证预测质量所必需的。可以说,预测的质量不会超过抽取样本的质量。

数据探索主要包括:异常值分析、缺失值分析、相关分析、周期性分析、样本交叉验证等。

2)数据预处理:整合和格式化

当采样数据维度过大,如何进行降维处理?采样数据中的缺失值如何处理?这些都是数据预处理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采样数据中常常包含许多含有噪声、不完整、甚至是不一致的数据。显然对数据挖掘所涉及的数据对象必须进行预处理。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改善数据质量,并最终达到完善最终的数据挖掘结果的目的呢?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据筛选、数据变量转换、缺失值处理、坏数据处理、数据标准化、主成分分析、属性选择、数据规约。

第二步,模式发现

样本抽取完成并经预处理后,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本次建模属于数据挖掘应用中的哪类问题(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或者时序模式),选用哪种算法进行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的前提是在样本数据集中发现模式,比如:关联规则、分类预测、聚类分析、时序模式等。

在目标进一步明确化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按照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重新审视已经采集的数据,看它是否适应挖掘目标的需要。

第三步, 模型构建

确定了本次建模所属的数据挖掘应用问题(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或者时序模式)后,还需考虑:具体应该采用什么算法,实施步骤是什么?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