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本篇文章主要适合这一人群:能够接触到业务数据并且需要通过数据指导工作,但是在分析业务数据时,经常用抓瞎的方式,而非系统性的思考。
内容简介:复盘之前工作中的一次数据分析过程。
具体内容数据分析可以说是产品的基本功之一了,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文章对数据分析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包括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拆解模式等等。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如何去使用这些方式方法。
因此,我以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例,介绍一下这些方式方法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
1. 问题背景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产品的某个页面有一天突然出现流量大幅降低的情况,而且还是核心流程上的关键页面。
比如说我有一次在走查数据的时候发现,一个产品核心页面的昨日流量突然下降了20%以上。
2. 解决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找到事故发生页,以该页面作为方向进行分析。
技术角度:
首先需要排除是否由BUG、技术故障等等因素造成,如果是技术上的原因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拆解原因,看下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常见的内部因素有APP崩溃、卡死,网页上有400系和500系错误等等;常见的外部因素有第三方接口报错、运营商网络问题等等。
根据找到的不同问题,去看到底影响了多少用户,是否与数据表现一致。
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开始处理问题,内部出错尽量当天沟通、解决;外部原因也需要尽早反应,同时一定要告知客服团队或者运营团队问题所在,以免出现用户反映问题时,还没有准备好相关的话术以及解决方案。
同时,搭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错误通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确认问题的效率。
业务角度:
其次,在排除技术上的问题之后,需要看看是否为业务层面上面的问题导致。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发现,一个主推商品的详情页面流量大幅度下滑,因此我找到了事故页查看,但是在进入事故页的时候,原因就已经很明了了。
因为在4月份时,市场部门在做一个折扣比较大的活动,原价99的商品,活动价为9.9,同时配合了各渠道的推广,流量涨的很快,但是就在前几天,由于一些内部原因,市场人员将价格从调整回原价,同时也减少了推广力度,因此带来了流量的突然下降。
所以,这边建议大家一定要跟市场部门的同事沟通好,如果在业务上发生了一些调整,产品需要尽早获知,不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浪费自己的时间。
同时,技术问题和业务问题的排除优先级,需要视完成的效率而定。
比如说如果先排除技术问题,会比较容易一些,那就先去排除出现BUG等情况的可能;反过来,如果在确认业务是否有调整上更加容易,那就可以优先排除业务上的问题。
流程角度:
在流程上去寻找问题也是一种很常见且有效的思路。比如说开头我举的例子中,我在回到流程上看的时候,发现事故页面本身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之前一个页面的退出率从百分之几,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多。
显然,问题出现在了前一个页面上,不过为什么这个页面的退出率会突然增加呢?这个时候可以分析该页面(后称问题页)在流程上的作用,具体流程如下:
经过分析,问题页在流程中主要是让新用户完成一个动作后进入事故页,而用户也必须完成这个动作才能进入事故页。
因此上一个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为什么用户没有在问题页去完成需要进行的动作,反而直接退出。
用户角度:
这一步其实就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分析。
在问题页的用户从新老属性来看,都属于新用户,也就是说只有新用户才能进入到问题页,在问题页完成操作之后,就直接进入事故页。之后再回到这个产品的时候,也不会再进入到问题页,而是直接到事故页。
因此,该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新用户上,那么相比于之前的新用户,昨天的新用户为什么不愿意完成操作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用户分类进行进一步拆解:昨天的新用户和昨天之前的新用户有什么区别?
其实乍一听,这个问题很奇怪啊,都是新用户,哪有什么区别?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