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我们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提升数据呢?一起来看看~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几大类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红包、支付宝、银联等)、网贷、理财产品、金融销售平台、互联网银行等。
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殊性,这注定了其运营手段与其他类型产品会有所不同。例如:用户拉新这类问题,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而言,不是简单地引导用户下载APP就完成了任务,而是更关注用户激活,这才是有实际意义的拉新。
与此同时,拉新成本不断提高,即使找到了合适的渠道来推广,在新用户激活,转化为有价值的用户这个环节上还是存在不少困难。
那么,我们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提升数据呢?我们先来看看哪些数据指标是非常相关的。
一、基本数据指标 1. 用户获取:用户数量、获客成本(1)用户数量
金融产品一般都是默认了下载APP,进一步注册账户并开户了才算是完成了用户获取。所以,通常我们会看到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激活后赠送新人红包,这样能有助于用户获取。
(2)获客成本
与用户类型和获取方式都有关系,例如:高净值用户的获取成本会比普通用户的稍高,获取方式一般可分为自由获取、渠道获取和购买获取,显然购买获取的方式成本会相对更高,这个时候要重视是否为精准流量,否则会导致边际成本增加。
因此,对于运营来说,就需要针对不同的获取方式进行转化率和获取成本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合适的策略来获取用户。
2. 用户活跃:实名验证绑卡量、日/周/月活跃率(1)实名验证
对于金融产品而言,用户实名验证绑卡量,在用户活跃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当用户实名验证绑卡了,我们就能获取用户的基本数据,比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等,能够为之后的精细化运营,提高留存率做好铺垫。而且这些愿意实名验证绑卡的用户,显然对产品是充满了信任感的,这些用户是很重要的种子用户,需要用心去运营,去提高ARPU值。
(2)日/周/月活跃率
虽然有些用户没有实名验证绑卡,我们都应该关注用户日/周/月活跃,以及用户的行为路径,寻找机会打消用户的疑虑,让用户更了解和喜欢产品,引导用户去实名验证和绑卡。那些已经实名验证绑卡的用户,同样需要关注他们日常的行为数据,例如买入卖出、提现等数据,更好了解用户的需求,促使用户更好地留存。
3. 用户留存:新/老用户留存率大部分金融产品的用户留存,都是需要配合活动运营的手段来完成的,留存率的分析能反映活动的转化效果,能为活动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在这个过程种,我们需要设计好实验,实验一定是由一个明确的具体执行方案和一个明显的数据指标来构成的,不然很难衡量实验是否有效。例如:通过给用户发送X元的理财红包,环比或者同比新用户的留存率是否有明显的提升,如果没有明显的提升,那么说明发放理财红包当中存在问题要调整。
二、提高用户数据指标的手段 1. 品牌背书:有利于拉新由于金融产品的特殊性,用户的选择都是非常谨慎的,会考虑安全和风险的问题。毫无疑问,要提升用户数据指标,就应该消除用户的疑虑,这样自然能让用户更放心地使用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拉新和促活。其中,品牌背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对金融产品来说,安全、可靠、专业的品牌诉求呼之欲出,所以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这几个要点。
如何实现品牌背书呢?通常有两大方式,详情如下:
(1)权威官方合作
通过与权威官方合作,用户的疑虑很容易消除,这个不难理解,因为用户认为既然能够和权威的官方合作,那么说明产品本身也是可靠安全,值得信任。通常很多金融APP都会利用权威官方合作这个点与用户拉近关系,例如与某银行合作、获得某机构的认证等。
(2)名人效应
在当下,社会化营销发达,名人效应的催化,用户很容易被吸引过来,从而能引起一系列的话题和讨论,能给产品带来可观的曝光量。在选择名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名人的形象是否与产品契合,能否带来话题和热度。
2. APP PUSH:促活和留存的有效方式APP PUSH能帮助唤醒用户,从而可以促进产品的活跃度和留存,但APP PUSH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思考两大个问题,详情如下:
(1)用户标签化,精细化运营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