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购”为何成为电商博弈的又一杀手锏?
时间:2019-11-21 11:06|来源:未知|编辑:admin|点击: 次
10月19日,京东宣布今年11.11大促将首次推出“京东拼购”等玩法。10月19日,美团点评官方微信小程序也正式上线了“好货拼团”板块。
事实上,此前已经有包括阿里、苏宁、今日头条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切入了社交拼团业务。而这一切,在笔者看来,巨头们完全已经将拼购当成了获取用户流量的下一个杀手锏。
拼购成“香饽饽”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Q1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社交零售用户规模将突破3亿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2%。这也意味着,未来社交电商或仍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而作为社交电商的集中展现形式,拼购正凸显着自身鲜活的能量。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拼购已经成为巨头最新切入的业务。
具体来看,巨头们正在尝试性地推出自家相关的拼购业务。如果让消费者直接说出某个巨头旗下的拼购业务,可能会非常轻松。因为这些巨头推出的拼购应用,名字上大同小异——手淘特价版、京东拼购、苏宁拼购、今日头条的“值点”……
此外,支付宝联合淘宝上线拼购小程序“每日必抢”,网易则推出了“网易一起拼”。总的来看,它们还都是以“拼”、特价为主要特性,为自己烙印下超值的标签。
而从数据上看,拼购在近段时间以来也成为电商行业的一个热词。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巨头的入场下,它们不仅让自身拥有了亮眼表现,还让拼购行业获得了整体提升。从微信指数和百度指数看,各个巨头的拼购业务都有着显著提升。这也意味着,以布局消费分级市场为目标的拼购,成为了当下巨头眼中的“香饽饽”。
巨头在拼购行业的试水,还反应在将自身的资源不断向拼购业务倾斜。比如,很多巨头都举办了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并展现自身拼购业务的特性。
比如:京东拼购频道此前公布了双11玩法,旨在以流量传播扩散+提升订单为目标,通过打造贯穿双11的拼购寻宝乐园,同时引爆11.8拼购玩法狂欢日,为拼购小程序引流,帮助平台转化新用户并提升订单量。
苏宁拼购则将重点在直采直销生鲜商品上发力。在刚刚过去的双十拼购日,苏宁拼购一天卖出了40万个柚子,这坚定了其发展生鲜拼购的战略构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巨头的不断试水下,拼购这一社交电商模式已经变得迅速火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消费变得多元化的好兆头。
品质化渐成主流
其实,如果不戴“有色眼镜”去看拼购的话,其身上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拼购以低价引入流量,通过关系网对商品进行分裂曝光,在满足多数人追求“低价”需求的同时,又大幅度增加中小商家和尾货的曝光率和购买率。也正因为如此,拼购在当下俨然成为购物模式中的一股新势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拼多多一家独大的时候,其商品质量、售后等饱受诟病。山寨、造假的问题,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而在巨头纷纷入场的情况下,实际上也意味着拼购将进入下半场。在下半场开启的同时,拼购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拐点。拼购在展现品质化的同时,也将成为巨头业务的补充,让它们构建更为完善的商业生态矩阵。
对消费者利好的消息,在于品质化将成为拼购的常态。同时,品质化也将是巨头拼购业务的竞争发力点。不管是为了稳固消费者群体,还是出于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的考虑,巨头都不会再去牺牲商品质量和售后来实现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