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在进行功能开发或者别的项目时,经常会看看竞品是怎么做的,进行一个参考和研究,再回归自己的产品;我们要关注到竞争对手,但是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要多关注产品本身以及用户;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对竞品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有一次看陌陌创始人唐岩采访的时候,看到他说自己的手机上没有其他的直播App,当时觉得有些诧异,怎么会不关注竞争对手呢?
最近在一些案例里面看到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一些言行,甚至在很多公开场合,他都半开玩笑的讲:不要管你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因为他们又不给你钱。
于是我就认真思考了下这个问题,得出来一些感悟,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本文主要分为这几部分:为什么不要过度关注对手、我们可以做什么、简单的总结。
一、为什么不要过度关注对手我把竞争分两种,一种是绝对竞争,一种是相对竞争。
以考试为例,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过了就能及格,不过就不及格——这是绝对竞争,我们是和规则进行比较。
另一种方式是及格率为60%,按照分数从高往下筛选,及格线可能比60分高,也可能比60分低,这是相对竞争,我们是和其他人进行比较。
商业竞争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竞争,也就是和其他对手在比,你实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和对手的比较。
虽然贝佐斯一直说不要关注竞争对手,但亚马逊内部却有一个叫做“竞争情报组”的组织,专门研究竞争对手哪里做得比亚马逊好,然后让核心高管针对这些反馈制定计划。
所以我们还是要关注竞争对手,但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上面,毕竟用户和业务本身更重要。
至于为什么不要过度关注,我考虑了这么几点:你们会变得很像、会限制自己的边界、对手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
1. 你们会变得很像当你关注的焦点时刻都在对手身上的时候,慢慢的你们就会变得很像,特别是一些没有什么竞争壁垒的模式;典型的比如工具类应用、短视频、直播,只看界面你可能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而且当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直接照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你的动作很可能会变形,最后变成了照猫画虎。
即使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依然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如果你是领先者,相对还好一些;如果你是挑战者,在体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完全相同的打法,基本是没有胜算的。
不记得从哪里听到这句话的了,大致观点是谨慎的选择你的对手,因为你们最终会变得很像,你能做到的就是比你的对手好一点点。
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我们的对手和打法,找到这些做法背后的原因,想解决的问题,要创造的价值;然后再结合着自己的情况去看要不要做、怎么做。
2. 会限制自己的边界我们和竞争对手面向的用户群,要解决的问题是高度相似的,当我们一直紧盯着对手的时候,很可能会被对手和自己的视野限制,进而限制产品的发展。
以微信读书为例,如果它紧盯着其他阅读类产品,那它演化的路径就是更多的书、更好的体验、更便宜的价格,毕竟其他阅读类的App也都是这么做的。
我们换种角度来思考,微信读书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是读书,更深的一层是阅读,甚至是精神满足。
那这个时候其实就不仅仅限于电子书了,漫画、文章、实体书,甚至是阅读器都是可拓展的方向。
微信读书在某个版本加入了漫画,在一系列尝试之后把公众号的文章也整合进来了,最近的版本也增加了实体书的购买。
这些可能性,都是对标直接竞品之外的产品边界,如果我们紧紧的盯着竞争对手,很可能想不到还有这些可能性。
3. 对手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按照服务的人群,解决的问题可以把产品分为直接、间接和潜在竞争对手;我们一般关注的是直接竞争对手,间接对手都已经不太关注了,更不用说潜在竞争对手了。
可口可乐CEO郭思达在上台的时候做过一些内部访谈,发现公司内部有两大阵营。
一大阵营是骄傲自豪:因为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是35.9%,世界第一,而且远远超过了百事可乐和七喜。
但另一派阵营却与之相反,他们悲观彷徨:可口可乐连续几年都达到了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在下降,我们已经看到了增长的天花板。
于是他做了一次堪称商业史上非常经典的演讲,主要表达了这么几个核心观点:
不管是骄傲派还是悲观派,共同的事实基础是——我们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达到了35.9%,而这个市场占有率的基础,是错误的;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