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运营 >

影响在线教育的转化率高低,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0-12-05 09:2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在线教育今年来发展高歌猛进,但是也逐渐出现了疲态。获客成本的高昂成为在线教育企业心中之痛,想要在此基础上提高转化率更是难上加难。影响转化率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与你分享。

 影响在线教育的转化率高低,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分享会、训练营这两件事,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应该算得上是最重要之一的盈利手段了。无论是什么行业,基本上都能看到这两“兄弟”的身影。

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我接触很多在线教育从业人员,对于这个版块有一些共通的问题,比如:

对于一线运营人员来说,公司希望通过训练营来说提升业绩,但不知道要做哪些事情,才能提升转化率;

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好像在整个SOP中,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没查多少,但转化率还是提升不上去;

对于机构创始人来说,面对通过训练营做业绩这件事,业绩总是漂浮不定,是否应该换种模式?

作为一个在职业教育领域里的一名从业人员,在过去的财经考证(CPA)项目中,我在没有名师,也没有顶级的销售团队的下,能够长期维持高转化率(客单价2600,平均转化率18%)的状态,甚至每个月还能打造出超40%转化率的训练营。

今天,我将把自己的实操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大家。

影响训练营转化率的本质,我认为有3个板块:

运营;

老师;

价格;

一、运营篇

训练营的本质,则是通过挖掘用户需求,设计低价高预期的产品,在短时间获取用户信任和满意度,最终形成转化。一个转化率高的训练营,一定是从设计开始的。而如何设计训练营,更多的是取决于公司里的运营团队。所以,训练营转化率的第一上限,取决于运营团队。

在这里,我认为运营团队需要具备这3种能力:

1. 思维能力

所有的活动,一定是围绕用户本身出发。

这句话对吗?对。但在做转化的时候,不一定对。

一般而言,设计训练营的前提需要保证足够的多的用户参与,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选题需要相对比较广。

以我早期的项目为例,当时我们的受众人群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士。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为了满足「让足够多的人来参加」,所以在选题时候我们更多偏向的是行为养成类的训练营,如:21天早起打卡训练营,而非解决备考具体问题的学习类训练营。

我们会发现,来参加的人数很多,但整体转化率特别低,不到1%。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有2个板块:

低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我们,体验我们的产品,认同我们的产品从而形成转化。我们用户本身就是来考证书的,结果你来了个做帮他养成早起好习惯,为在职人士节省备考时间,看似痛点非常准。结果自然是,你讲的再好,用户都不会报名,因为与考试的内容无关。

即便报名进来的同学,也会遇到中途退费的问题。要知道,在前期做非刚需产品进来的学员,她本来就不是根据老师的授课风格或者能力进来的,而且她也根本体验不到老师的授课能力如何。在线上还好,如果这种情况到了线下,我觉得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位运营人员来说,怎样挖掘用户需求,怎么判别在你所在行业,用户刚需性产品是什么,显得格外重要。

而什么是刚需性产品,什么是非刚需性产品呢?

拿职业教育举例:

在职业教育里,通常都是有迹可循。

比如在考前,用户的需求更多的是想短时间拿分,搞定那些过去没有解决的知识点。

这个时候如果你设计的训练营是宽而广的,如:语文如何学、会计如何学等。这种统称为非刚需性产品。

如果这个时候你设计的训练营是窄而具体的,如:语文短时间提分,会计考前10个重难点等。这种则统称为刚需性产品。

当然维度有很多,每个行业的用户特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们每一位运营人员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拿来思考,而不是面对上级领导的任务应付差事。

人与人之间,往往差的不是具体的业务技能,而是思维能力。你是如何思考的,你思考的体系逻辑是怎样的。

要想转化高,一定是设计刚需性产品,而不是非刚需性产品。

2. 决策能力

上面说到了要想设计一个转化率高的训练营,作为一名运营人需要具备好的思维能力。而这个环节,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运营人,深思熟虑后的具体打法。

先思考一下,训练营设计好了,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保证提高转化率。是让群成员做自我介绍,还是用户分层,还是加班去跟用户私聊?

可以看下我自己总结的公式:

 影响在线教育的转化率高低,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