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前段时间,有个问题在知乎火了:2020年,为什么大家转行都去做互联网运营?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岗位不一样:
早期技术为王:拥有别人没有的技术,自然就有了优势。
中期产品为王:当技术和功能上拉不开差距,好用的产品最有市场;
互联网下半场则是-运营为王:各家产品功能和体验大同小异,运营逐渐成为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更是加速了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各大公司都在全力争抢运营人才!
比如前段时间,字节跳动官方宣布:年底前再招1万人!其中除了研发岗,运营岗的需求量是最大的,直到现在仍有2500+个运营岗位没招满!
(图片来源:字节跳动官网)
如果说10年前,名校精英去的都是投行/咨询公司/外企/四大···
那如今最优秀的一拼年轻人,去的都是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
除了因为行业前景好,发展快,更因为令人羡慕的高薪···
据统计:3年经验的普通运营,一大半人的月薪都超过13K;如果能进大厂,月薪很多甚至超过30K!
(数据来源:职友集)
当然,在大厂拿30K确实不算稀奇,但是,真正能进大厂做运营的有多少呢?
恐怕更多的年轻人,只能在50人以内的小公司,拿着8K左右的薪资忍受996吧?
一、运营到底有多“苦”?“运营届”有一句名言——“入行容易,出头极难”
说起运营的“难”,每个运营都有一肚子倒不完的苦水;
除了996,最令人焦虑的还是“看不到未来”···尤其对刚入行的运营新人来说,更是如此!
总结来说,主要有这3点:
1、做的事太杂,没有核心竞争力!“运营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一切围绕着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
这导致运营经常“身兼数职”:写个ppt,想几句文案,接待客户···什么都要做,尤其在小公司更是如此,没人干的交给运营就对了,谁让你是“多面手”?
几年一直在打杂:貌似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
2、没人带,成长慢!运营是个新兴岗位,而且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玩法/套路,这导致最专业的运营知识不在书本上,而在一线运营专家的脑子里!
说句实在话:小公司的领导还真不一定比你更懂运营!
那么你很可能长期处于没人带/没人教,只能自己摸索的状态,自然免不了各种踩坑,走各种弯路,成长缓慢······
3、想去大公司,但没有亮眼的成绩!在小平台由于资源有限,个人成长慢,很可能1~2年后仍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经验/能力与工作年限严重不匹配!
这导致很多同学在跳槽时,经常遭遇到面试官的灵魂拷问:“怎么你工作这几年,只会这么点东西?”
所以,在小公司呆久了,别说去大厂了,估计连跳槽的底气都没了···
二、运营新人的如何破局?
针对这些运营新人的典型困境,我专程请教了15年资深运营老司机——潘至鹏老师,请他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那么,潘老师是谁?
潘至鹏
前腾讯社交商业化·运营负责人
美的(中国区)运营负责人
他在腾讯供职10年,主导了多款亿级产品的运营工作,有丰富的运营实战经验;
而且他自己也是从实习打杂一步步做到运营负责人的,多年在腾讯内部负责运营岗的招聘与培训,对新人的困境非常能感同身受。
按潘老师的说法,突破新人迷茫期的关键在于3点:
1、能否搭建完善的运营知识体系?
你需要对运营有更深刻/本质的理解,建立起更系统的运营知识架构,否则基础没打牢,短期可能出成绩,但长期来看会增长乏力。
2、能否练就2~3项核心技能?
运营平常要负责的工作有很多,活动策划、涨粉拉新、文案撰写···很多都需要懂,但不必样样精通,有2~3项核心技能,成为“π型”人才,就能形成竞争力!
3、能否明晰大厂招人标准,针对性弥补?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