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运营工作中是占比比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甄别,判断是系统性风险问题还是运营人员的执行问题,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分享了甄别问题的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前面3篇主要讲述的都是关于实际应用的工具、模型和系统框架等等。今天来讲讲一些番外的内容:“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如何识别是系统性风险问题还是执行者个人能力问题。”。
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呢,因为就算对工具知道的再多,最后还需要看实操的效果。但同样的体系、不同的人、执行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差异是可以消除的,下文会讲到),就像那句话所说的“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样。
下文主要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在战略-战术体系的既定框架下,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定位。
图1
举个例子: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大部分第一反应都是机械性的把问题责任归纳到某个执行人员身上,明明是流程存在问题,但偏偏定位为人的能力问题。当然,也不100%排除确实会存在个人能力的问题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情况是系统性问题导致的风险,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无差别的归责,久而久之:
大家不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无法识别是执行问题(即个人能力问题)还是系统性风险的问题,问题悬而未决,破坏项目进度。
图2
那么怎么分析呢,先初步归类以下两情况:
执行问题:如果是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即个人执行问题,譬如大面积数据出错或执行上不配合等;
系统性风险:如果是在整体规划中出现漏洞,譬如流程设计不完善、环节缺失等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图3:问题定性:人和系统同时存在问题
假设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优化的话,你让对方执行一千一万遍或者能力再怎么提升,结果都是一样。因为流程已经是存在必然缺陷,继续执行只会进一步推高团队内部的沟通成本:
信息偏差被扩大:团队与团队之间、团队与流程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严重阻碍执行流程的衔接;
认知偏差被扩大:团队之间存在认知偏差,导致思维和决策不一致,甚至排斥。
所以,制定战略-战术的整体框架固然重要,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怎么意识到问题、意识到问题怎么定性、以及怎么解决问题,同样关键。
图4
快速识别个人能力导致的执行问题、还是流程不完善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对问题进行定性,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清晰分辨是执行问题or系统问题,才能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而不是相互推诿,以问题覆盖问题。
防止团队中出现情绪化的负面情况,能力被情绪覆盖,执行积极性被压制。
尤其是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都是建立在跨团队协作之上,更加需要建立这种意识。上一篇也讲到:所有的执行都是需要落实到人的。如果只是纯粹的执行既定策略,不对潜在风险进行深挖和规避,那么整套体系形同空壳和异常脆弱。
除了项目负责人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把控进度和风险以外,怎么让团队也建立风险意识更加关键,毕竟群策群力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很多微小的细节,数据是很难体现的。前线的执行人员反馈的情况结合数据进行考量才更加真实有说服力。
01 黑石苏世民:自上而下,从体系进行优化黑石是一家管理着全球5500亿美元资产的金融机构。就在1989年,黑石团队其中一位合伙人A主张3.3亿美元的交易规模,收购一家主营钢铁加工业务的埃德科姆,团队中另外一名合伙人B却持反对意见,在合伙人A和合伙人B的讨论下,黑石的总裁苏世民决定进行收购。
但这笔收购最终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损失规模超过3.3亿美元。因此还被投资者“劈头盖脸”的当面辱骂。“坐在客户的办公室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双颊变得通红。”(出自-我的经验与教训)
图5:“单人决策”体系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