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案例拆解是运营er们常常会用到的方法,当活动缺少新想法时,就会试着去关注一下相关的案例,进行拆解,进而复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运营人如何做案例拆解?需要用到哪些理论模型呢?本文作者从具体案例出发,对相关模型进行了讲解,一起来看看~
本文内容涉及到前期策划、落地执行和活动后处理,主要操盘和复盘是我们其中一位team member,在合适的实战环境下只花一个月的时间掌握以下模型并进行应用。
其实想要快速掌握模型/工具并不难,难的是正确的思维/意识,譬如空杯/积极的心态、甄别和挖掘问题的能力等等,因为思考的方向决定执行的方向。
获得一个合适的学习方向;
即学即用的实战环境;
及时复盘加深理解;
提炼/重组渗透到日常。
这里大家可以稍微留个心,因为我的文章都是层层递进、互相关联,逐步给大家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模块战略-战术体系。(真实OS:其实是我时间少又比较懒,只能分开阐述…..)
其实一开始安排本次案例拆解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这位team member对模型/工具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并不是建议大家每次都进行拆解(工作量太大、降低效率,关键节点才梳理)。
但如果想把一个新活动变成常态化的活动的话,那么第一次案例的拆解和梳理就非常关键(尤其是刚掌握新方法的时候),目的是建立意识上的条件反射和清晰运营路径,当出现重大风险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进行问题定位(详情见“如何甄别系统性风险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是我在他案例拆解报告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方便大家进行理解。
以下是本文涉及的模型工具,案例拆解应用的过程中主要讲解模型的提炼和变型,没有对下列模型进行详细的阐述:
5W1H分析模型
AARRR模型
SWOT分析模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流量漏斗及用户流转地图。
(①本文内容和之前的“社群运营:社群活跃的数据分析模型”以及“社群运营的体系化SOP管理”是一体的。②本文的案例拆解框架可以应用到其它运营模块的拆解。)
图1:“社群运营的体系化SOP管理”
01 5W1H模型:活动前处理和分析5W1H大家应该也非常熟悉,能帮助大家对一个模糊的idea进行层层剖析,清晰化并掌握本质。在这里,我们讲应用这个模型,针对不同维度的人群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不同角度的视觉,来丰富我们对活动的理解,挖掘更多场景需求。
层层剖析,掌握本质;
不同维度进行拆解,挖掘更多场景需求。
首先我们本次社群话题讨论有两个核心维度:社群用户和平台品牌(即我们自己,下面简称“平台”)。根据本次活动的构思,针对以上两个维度进行剖析。
图2:5W1H初步梳理
当我们把2个维度进行梳理完毕之后,会发现内容有点多,而且找不到更多可以提炼的点,这里的话,我们把5W1H根据我们自身的业务场景做了二次处理,即拆分再多重组合。
在这里分享一个我们比较常用的组合:3W+2W1H。
3W主要是进行需求分析,2W1H主要是执行层面的梳理。如果面对多维度的业务场景下,让我们的更加清晰,可以快速的对需求/执行进行梳理和整合挖掘。
图3:3W+2W1H组合
完成了以上的梳理后,我们对这次的活动建立了一个清晰的认知,知道内部和外部的需求,以及大致落地执行的方向,接下来就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流程节点进行细化以达到运营目的。(同时也是一个大致的活动方案雏形。)
02 活动路径:梳理-植入-后处理首先活动要成功落地执行,需要设计一套清晰的活动路径(非常关键),来提供执行指引。然后对路径的每个阶段植入你需要达到的运营目的(关键节点植入AARRR)和数据追踪。
图4:基本活动路径
因为一天的工作不可能只执行一个活动,还有其它工作需要去完成,当一天拿着几份工作执行方案的时候,来回切换来执行很显然效率会非常低下,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套活动路径进行分解,穿插到你一天的SOP管理当中。
提供执行指引和定位;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