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运营 >

互联网社区产品方法论

时间:2021-01-13 09:2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互联网社区”这个词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很多朋友们可能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社区产品,或者从事的就是社区产品的工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我们总结了互联网社区产品方法论,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你了解如何做社区。

 互联网社区产品方法论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做互联网社区方面的工作,自以为做了很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自然而然也就“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

这些“相信”可能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意义。即便如此,时不时还是有冲动,想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机缘巧合,和从事社区产品工作和想要从事社区产品工作的朋友,以及不确定是否要做社区的同行交流了很多,发现大家对于互联网社区,思考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大同小异相差无几。

在再一次重复了某些一再重复的观点之后,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记录的是我个人过去几年时间,关于互联网社区的思考与理解,虽然内容已经尽可能的精简与概括,但还是稍显繁杂。

文章的主题近似“从0到1打造互联网社区”、“X字长文:互联网社区的中场思考”、“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做不好互联网社区”,可如果把它们中的某个作为标题,总觉得还是差了点意思。

前几天用微信读书翻到年初读的《俞军产品方法论》,联想到本文的框架与其相似,内容潜移默化也受其滋养,最终眼睛一闭脸一觍决定用“产品方法论”作为题目,向俞军老师salute。

一、什么是互联网社区? 1. 互联网社区定义

中文“社区”一词,由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而来。“Community”源于拉丁语“Cīvitās”,意为团体、共有。社会学意义上,社区一般被解释为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互联网语境下,社区“同一地理区域内”的特点被弱化,“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特征也演变为“具有相同兴趣、文化偏好和价值观”,并更为凸显。

由此,本文将互联网社区的定义概括为:聚集了具有相同兴趣、文化偏好和价值观的社会群体的网络交流空间。

互联网社区产品方法论

(“社区”一词,由《乡土中国》的作者费孝通翻译而来,沿用至今,《乡土中国》也是社区产品经理的必读书籍)

2. 互联网社区分类

互联网社区就像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装了游戏是游戏社区,装了短视频是短视频社区,装了“你刚编的故事”,就是…因此,在对社区进行分类时,也不存在单一排他的方法。

例如:从内容形式的角度,可以将社区分为图片社区(Instagram)、视频社区(B站)、直播社区(快手)等;按产品形态,又可分为论坛(猫扑)、微博(饭否)、问答(知乎)等;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还可将社区划分为垂直社区和综合社区。

垂直社区是指面向某一特定领域,或者聚合特定主题的社区,如足球社区直播吧,电影社区时光网。综合社区则不针对特定领域或主题,所有可被冠以“国民性”称谓的社区产品,都可以纳入到综合社区的范畴,如微博、抖音。

同一分类下,不同社区之间的界限并不严格划分,而是相互交织各有偏胜,如Instagram,早期定位为图片分享社区,但后期也增加了Story这种短视频内容。

互联网社区产品方法论

(左起:B站、微博、知乎)

本文主要从垂直社区和综合社区的分类角度,对社区进行分析。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为了方便对获客和增长、破圈和转型这两个如同“互联网社区年度关键词”的问题进行论述。

1)获客和增长

社区从诞生、萌芽、到成长、成熟,自始至终会面临获客与增长的问题。

社区设计者首先应明确社区所属垂类,然后从行业角度,计算出社区的容量,也即社区获客和增长的天花板,之后才是社区定位、架构设计以及对任务的拆解、落地。

以股票垂直社区为例,中证登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国投资账户总数为1.76亿,这个数字约等于中国证券投资者数量,那是否可以将这个数字理解为股票社区用户数的天花板?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