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运营 >

从运营视角来看 To B 产品的需求

时间:2021-02-15 09:0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To B 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它面向的用户是企业,运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四个角度,从运营视角来看 To B 产品的需求,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运营视角来看 To B 产品的需求

做产品运营工作,处理产品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运营不给产品需求做决定,也不合适,这是产品经理的职能,运营行使的是建议权,给出的应该是“基于现实客情和市场动态的合理建议”。

同时,运营在整个业务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承前启后、关联内外。日常工作中,涉及到信息传递、评价决策的时候,运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时刻追溯自己的最终目标,才能保证产品需求的有效传递和价值体现。

所以,做B端业务的运营工作,涉及到产品需求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运营目标、工作心态。

一、目标导向+摆正心态

我所倡导的运营目标是“业绩”,即开单、续费、增购。

除了让公司挣钱,其他花里胡哨的名词,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因此,我认为,站在“运营”的角度来判断产品需求,也是以“业绩”为最终导向——这个需求值得让客户掏钱吗?能马上掏钱购买的,就应该加急实现;实现不了人家就断约,或者闹退款,更应该重点考虑。

至于产品研发团队要考虑的技术方案、投入成本,产品运营应该要了解,但不是做判断的第一要素。而且,实际情况中,产品运营再追求“业绩”因素,搞的再极端,很现实的技术框架、成本等问题也会拉着缰绳、踩着刹车。

所以我认为,不用担心你的判断不合时宜,或者追求的目标过于功利,毕竟行使的是建议权,你又不拍板,怕什么?该讲就讲,该理论就理论,和产品经理打嘴仗是常态,“闷嘴葫芦”不可取。

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如何对产品需求施加影响力?

答:建立统一评价标准后,协调需求的优先级。

二、怎么表现需求的优先级

按我的工作经历,和对接过的产品需求文档来看,很多人习惯性地把需求划分为三个档次(国人爱好?),表现形式有这么几类:

数字“1、2、3”;

字母“A、B、C”;

文字“高、中、低”;

其他的形式还有“High、MIddle、Normal”等,形式各异,意图类同。

数字“1、2、3”,会让人纠结,到底1是优先级最高,还是3?

文字“高、中、低”只有三个档次,不好拓展。

所以我是倾向于使用字母“A、B、C”。那“A、B、C”代表的含义怎么体现?

我的观点是,可以采用“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互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优先级。

其中,优先考虑紧急程度,因为To B业务的客户随时在使用你的产品,出了问题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毕竟“稳定压倒一切”;而“重要”的需求,要看它的侧重点在哪里,是提效,还是降本,还是竞品打击?或者说仅仅是因为KA客户提的,显得很重要?判断维度过多,就表示不是特别“重要”,所以我认为“紧急”比“重要”优先。

对应地,产品需求的优先级排列原则,可以参考如下方案:

 从运营视角来看 To B 产品的需求

排列好优先级的评价标准后,具体排期时,应该怎么来评估某个需求?

可以参照以下6个维度。

三、判断产品需求的维度 1. 有没有

判断某个产品需求,先看它是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且还要再加上竞争对手的因素。

客户提出这个需求,肯定是因为现有的产品功能和服务,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须开发出来才行;还有就是市面上就你一家服务商的话,客户没得选,人家也正用着呢,那就等等吧,没办法。

但实际上能挣钱的生意,肯定不止一家来做(除非你是特殊行业),客户有的选,竞品有这个功能,你没有,你在这个市场就站不住脚。

所以,解决“有没有”的优先级应该是最高,一般排A或者B。

2. 使用效益

这一点是看这个产品需求的实现,对客户使用上的最终效益影响如何。一般有这么几个影响: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品牌增值……我一直从业于软件开发领域,能接触的主要是这几个。

优先级排序也是按这个来:

能多赚钱、少花钱的放前面,所以营销类的功能、服务额外重要,排个A或者B;

减少工作量的是产品使用者最在意的点,但可以稍微排后些,通过“拖着”来安抚客户,一般排C,除非这个操作体验真的很恶心;

品牌增值的话,前提是看服务方的影响力,国内很多企业倾向于使用oracle、SAP,真的是产品很合适吗?不一定。但是用上以后,有那种无形的品牌增值效应——“这钱花的值!”

3. 便捷与美观

我提的“便捷”指客户对这个产品的上手程度。

“这个产品功能挺不错,但就是操作不够便捷,我研究了半天才学会。”

客户要是说出这个话,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品设计不合理;二是售后培训不到位。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