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运营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电商(B2B篇)

时间:2020-09-22 10:4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B2B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Internet,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但国内的电商行业的B2B电子商务还不成熟,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B2B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电商(B2B篇)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黑格尔

肇始于2015年左右的这新一轮“B2B(交易平台)热”,到2018年的时候,大多数B2B创业公司就已经基本进入“死亡陷阱”;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已经灰飞烟灭,要么苟延残喘、换个产业互联网的“马甲”江湖再战。

笔者于2015年底于江西南昌召开的“第二届B2B全国大会”上作为演讲嘉宾,曾言辞恳切地劝诫与会的一众B2B从业者:已经被阿里、慧聪证明走不通的“B2B交易闭环”之路,没有必要你又来重走一遍;所谓“B2B电子商务”其本来的涵义与重点并不是类2C的“平台交易(买卖)”,应当回归其“供应链协同”的本源;以2C的思维方式去做2B的事情,起步或许相对比较容易(烧钱换流水),能得一时之表面繁荣,但终究“天花板”很低,很快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二十一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十多年前比尔·盖茨如是说。

今天,虽然已经很难考证盖茨当时所谓的“电子商务(E-Business)”其内涵到底指的是什么,但却几乎可以肯定的是,2000年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电子商务(E-Business)”浪潮。

最开始其实主要指的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普通人难明就里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B2B电子商务,而并非是指今天普罗大众都具有广泛认知度、与普通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所谓B2C/C2C电子商务(E-Commerce)”。

“电子商务(E-Busines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IBM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按照IBM最初的定义与愿景,“电子商务”是指将买方、卖方、厂商和合作伙伴在国际互联网、企业内联网和企业外联网中连接起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应用,以网络为依托,通过协同工作,达到彼此之间协作效益的最大化。

IBM彼时还认为,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先建设所谓“企业内联网”,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业务流程IT化与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降低企业内部的协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所谓“企业外联网”,将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客户以及商业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以便实现企业与外部商业伙伴之间供应链的电子化“互联互通”,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商业效率的目的。

IBM所谓的“企业内联网”建设,实际就是后来大家比较熟悉的,以ERP系统的部署与实施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SAP与ORACLE相继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型企业管理软件产品,全世界范围内的大中型企业迅速掀起了一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而国内企业如华为、中兴、美的等也相继在90年代后期开始在企业内部实施大型ERP产品。

而伴随着企业内部信息化(内联网)建设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企业自然而然地开始出现“将内部IT网络延伸到自己的供应商或客户之处,从而与外部供应链合作伙伴实现电子化的互联互通”这样一种强烈的需求。

正是在这一市场需求背景之下,IBM于2002年左右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鼓吹其所谓“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的企业发展战略(相信有些人可能对当年IBM在国内很多机场所做的有关大幅平面广告还留有印象)。

由IBM所引领的这一股“电子商务”潮流,在当时主要指的就正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B2B电子商务,因为在那个尚属“渠道为王”的年代,C2C还只是买卖旧货的“跳蚤市场”,B2C还处在前途未卜的萌芽状态;普通人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与认识知之甚少,“电子商务”还主要只是少数大中型企业内部相关专业人士关心与研究的课题。

以国内的华为、中兴、联想等先进企业为例,基本均在2003年左右开始研究实施自己的B2B电子商务战略,着手以“供应链业务外部协同”为核心诉求的“企业外联网”建设。

然而,世事难料,历经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到如今,原本少有人看好的,面向普通消费者的B2C电商(网上零售)其发展可谓高歌猛进、欣欣向荣;而原本很多人(如IBM等一干大中型企业)寄予厚望、投入不菲,以“供应链业务网络协同”为核心诉求的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其发展却是步履蹒跚、成效不大,远未达到当初的预期。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