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他拿月薪 500 是远见,你拿月薪 500 只能叫做慈善

时间:2021-07-23 09:37|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毫无疑问,是阿里和马云成就了如今的蔡崇信。但如果各位受到蔡崇信故事的激励,希望去抱住某位初创企业家的大腿,复制蔡崇信成功的故事……

最近阿里巴巴元老蔡崇信的故事,又被自媒体小伙伴们扒拉出来分享。

平心而论,蔡崇信有远见,和一个当时看起来疯癫不羁的创业者,确认了一下眼神,就敢放弃 70 万美元年薪,拿着 500 块月薪,老婆还大着肚子。

如今,蔡崇信身价 54 亿美元,在 2017 香港富豪榜上排名第 12 位,也是榜单前 20 位中唯一一位和互联网相关的富豪。

 他拿月薪 500 是远见,你拿月薪 500 只能叫做慈善

毫无疑问,是阿里和马云成就了如今的蔡崇信。但如果各位受到蔡崇信故事的激励,希望去抱住某位初创企业家的大腿,复制蔡崇信成功的故事……

那我就要按住跃跃欲试的你了,你觉得你抱住的胖子是哆啦 A 梦吗?

一、你有蔡崇信的能力吗?

现在大家都认为蔡崇信是因为阿里而成名的,但实际上在加入阿里之前,蔡崇信早已实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博士;

全球知名律所:Sullivan &Cromwell 律所执业律师;

私募基金 Rosecliff Inc.投资经理;

瑞典 Investor AB 投资公司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负责亚太区业务。

加入阿里之前,蔡崇信早已是能独当一面的职业经理人。加入阿里之后,他是在整个创业团队里,唯一有法律和投资相关背景的。

是他草拟了股权协议,把阿里的十八罗汉未来的权益和公司绑定;是他拉来了高盛的投资,是他对孙正义说不,帮助马云在拿到钱度过互联网寒冬的同时,没有丧失太多。

总结一下,他不仅名气大,不仅能打,整个团队里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如果你想效仿蔡崇信,先看自己的背景,问三个问题:

在某个领域里,是否已经小有名气?

在某个领域里,是否能力出众,能独当一面?

你是否能给创业公司带来独特的价值,很难取代?

比如:互联网创业公司最喜欢对投资人用的说辞:「核心团队来自于 BAT」。

这句话很有艺术,涵盖了名气、能力和价值层面。对于职场人来说,有整个团队其他人无法具备的技能和价值,尤其重要,这样你才能在股权谈判上有话语权。

毕竟初创公司给不了眼前的钱,未来的钱不能也指望创始人发善心吧。毕竟像马云这样愿意分股权给每一个员工的老板,实在太罕见了。而如今市场上,创始人也是很现实的。

未来肯定要被 VC 拿去那么多股权,现在如果不是核心团队成员,如果只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分分钟可以重新招来替代者的普通员工,我干嘛要用股权去留人呢?

即使挨骂也要说:刚毕业,就别去初创企业了。刚毕业的学生们慎重选择加入初创企业,给你期权,公司不划算;不给你期权,你不划算。为何不尽量在大中型公司磨练技能,等到了对初创公司有充分价值后,再转型呢?

谷歌创始人的著作《How Google Works》里的这段话,我特别喜欢,也反复引用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职业生涯初期,能获得的股权激励很有限,因此「在正确的行业磨练技能」要比「在初创公司赌自己的命运」更加合算。

随着经验(以及年龄)的积累,挑选合适的企业变得越发重要。那时,股票在你的薪酬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你也应该将挑选公司放在优先位置。

二、你有蔡崇信的眼光吗?

蔡崇信很有眼光,也很幸运。他第一次选择就相中了 20 年后世界电商巨头,市值 5000 亿美金的阿里巴巴。

网上有传据说是冯仑的话:

创业公司能从 A 轮干到上市的概率是 17 万分之一。

如果这个概率是靠谱的,那么从还没有注册法人的阿里巴巴网站,到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商平台,这个成功概率,得比第一次买双色球就中头奖的概率还要低。

华尔街日报在 2012 年做过这样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调查了 2004 年 -2010 年间,2000 家受到风投支持的初创企业。就算这些受调研企业,都至少拿到了 100 万美金的融资,依然75%没能活下来

如果把成功的标准定义得高一些:「没有达到 VC 投资时预期的营收或者现金流」,那么失败的比例高达95%

负责研究的风投家 Ghosh 先生这样点评:

大家喜欢宣传成功的案例,但死掉的公司都是悄然无声死掉的。

这还没算那些从来没拿到过 100 万投资的企业。如果包括了,结果怎么样呢?

还有一个风投研究的美国人 Jason Rowley 也做过类似的调研,结果更加惊人。

03 年到 13 年之间,如果有 1000 家企业融到了 Pre-A,那么能活到 A 轮的只有 400 家,这意味着 60%的初创公司撑不到 A 轮就挂了。

 他拿月薪 500 是远见,你拿月薪 500 只能叫做慈善

换一个比例尺看看,能融到 F 轮的大约只有 1%的企业。

 他拿月薪 500 是远见,你拿月薪 500 只能叫做慈善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但问题是,你会成为那「一将」呢?还是成为「万骨」呢?

好了,让我们承认一点,我们没有蔡崇信的眼光,那我们如何选择初创公司呢?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