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职场工作中,你的时间安排、工作效率、决策制定等等都会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以前坚持的观点都会悄悄改变。本文作者是一位工作了10年的产品经理,他总结了自己在十年成长中一些认知的转变,与你分享。
一晃之间我也三十出头,回望产品经理的十年,虽不觉得自己有多大成长,但也不得不承认社会和时间教会了我很多,尤其在认知维度,已经啪啪地“猛扇了好几个大嘴巴子”。
而且更尴尬的是,自己被打了,却还无法评判自己是认知升级了,还是降级了?
因为我想人生还很漫长,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也许现在我们认为的高级认知,到未来可能被碾得渣都不剩,又或者最原始的才是最高级的,谁又说得准呢?
但是今天的这篇文章,还是想写出来,把自己的这些认知反差总结一下,可能会比较离散、跳跃,甚至会看到局部的矛盾,没有逻辑感。
与往期大家对我的认知完全不符,但是这些确实是我想总结的东西,它们对于我来说弥足珍贵。
一、关于时间的认知变化 1. 专注产生“心流”,单位时间内获得更高体验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很“自以为是”的思维,认为在同一时间,做多件事情,自己就赚到了,时间的复用率很高。
比如边写作业边听歌,边做仰卧起坐边听课,但是到后面却发现其实是有问题的。写作业的时候,人是会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而歌曲节奏的变化,是需要消耗认知精力的,会使你分心。所以做到一半的时候,你可能就忘记了刚才的解题思路,又得重新来过,反而事倍功半了,并且还会产生的徒增的负罪感。
真正好的时间利用,是让自己在该段时间,始终处于“心流”的状态中。
这边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心流”?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其中它有一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会让你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这里我简单将其称为“时间停滞”。
我们试图回忆下,自己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状态,比如自己连续打8个小时篮球,直到身子抽筋;比如自己连续玩游戏直至通关前,都感觉不到饥饿的存在;比如有些创业的工程师们连续鏖战3个月,终于做出APP发版上线,才记起自己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你可能都毫无知觉时间的存在,只有做完后,回头才会发现确实过了很久很久。认真专注的力量只有你获得了“心流”状态,你才会感知到,在那一刻会体现,它将带领我们流入心之所向。
再往高一点说,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我认为是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得最大的体验感,这些体验感且是丰富、多元、足量的,而在足量这个维度上,心流状态无疑就是最好的桥梁。
2. 让“生物钟”和时钟的表盘贴合运行,时间收益更加明显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它有四种功能是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分别对应我们人的行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出现了就要做什么,以及什么事情需要持续做下去,还有什么事情可以不做了。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的功能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做手术可能最合适。
上午11~12点,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此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