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本文探讨了目前几个较为主流的创新方法(如头脑风暴等)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结果驱动的创新方法论。相信阅读后,大家会对这些方法论有更加深入的洞察。
什么是结果驱动的创新设计?结果驱动的创新设计(Outcome-driven innovation 简称ODI)是基于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某个功能的假设而创建的策略和创新方法。它将公司的价值创建活动与用户定义相关联,真正具有革命性。
ODI对企业的生产以及保证核心市场增长率、如何进入新市场等重大决策均有帮助,成功率高达86%。
如今大部分的创新流程和实践都源自20年前,公司70-90%的新产品开发失败都“归功”于此。。。。。
本文解释了为何大部分的创新流程是无效的,并提出了以结果驱动的创新方式,它独一无二而且非常有效。这个方法论的成功率高达86%,创新管理者应该考虑将其在公司内部推广。当公司的未来取决于创新时,它将是最好的选择。
为何大部分的创新流程会失败?无数的策略专家、管理层对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创新?”都未达成共识。明确的定义非常重要。
创新并非一个倡议,而是一个商业流程。流程开始于市场选择,包含了找到尚未被发现的用户需求,定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并形成增长战略,设计和评估产品与服务。
想法先行的方法天生就有缺陷许多公司坚持“想法先行”的方法,并为此开发了支持系统和组织文化确保这种方法在公司内的普及。
遵循这种方法的公司认为,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产生大量的想法(越多越好),然后快速地、以较低成本排除可能失败的想法。他们认为这样有机会产生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想法。许多学者,管理人员和顾问都支持这种做法。
例如,许多流行的或“封闭的”开发过程的创建者、支持者都指出,开发过程的第一步是产生想法。大约68%的公司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封闭式开发,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 “想法先行”的思想。
Strategos首席执行官Peter Skarzynski和Rowan Gibson在他们的《核心创新》一书中表示:“成功的创新就是一场数字游戏……是否能找到一个新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产生了多少个想法,多少个想法 可以被选择并通过低成本地测试。”
哈佛商学院教授特雷莎·阿马比勒(Teresa Amabile)在一篇经常被引用的文章中指出,“所有创新都始于一个有创意的想法。”
在大型公司里,几乎每个人都参加过至少一次头脑风暴,在不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被鼓励提出数百个想法,并被告知没有什么坏想法。您可能已经开始想象墙面上贴满的便利贴。
其他支持“想法先行”方法的人提出了快速判断这些想法的好处。
许多人称这种 “想法先行”的方式为“快速试错”,即当许多想法被快速生成和测试时,最好的想法就会更快地展现出来。既然“想法先行”产生的大量想法会失败,因此尝试快速清除是合乎逻辑的。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Thriving on Chaos》中大肆宣传这一概念。彼得斯在书中说,公司应该“快速测试,快速失败,快速调整,以小规模寻求新的业务构想,并以快速的方式就构想是否可行产生反馈。”
IBM创始人Thomas Watson, 多年前曾说过:“如果你想成功,就将的失败率增加一倍。”也支持这种想法,并采取了不惩罚失败的管理方式。
如今,快速试错方法仍然得到很好的支持。例如,最近出版的《创新者成长指南》的作者认为,“如果快速失败小成本失败,实际上已经是为公司提供了出色的服务。”
这种以 “想法先行”的方法结果是,整个行业在向更快的产生和验证这些想法的方向发展和竞争。但是有一个问题:尽管广受欢迎,受到学术支持并得到广泛使用,但并不能指望以“想法先行”的创新方式实现可预见的增长,并且注定失败。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产生更多的想法并不能提高得到满足用户需求最佳方式的可能性。
人们实际上是在集思广益,甚至不知道用户需求是什么,或者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任何既定市场中,客户都有50到150个需求(具体后面将会讨论),而这些需求中有5%到80%可能未被满足。在不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一个可以满足所有用户未满足需求的好想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产生更多不满足用户需求的想法是错误的, 而更快地试错并不必然带来更好的结果。
这种创新方法类似于期望神射手在不知道目标的情况下击中目标,希望医生在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或症状的情况下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法。
由此可知,“想法先行”注定要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评估和筛选过程的缺陷。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