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进大厂是很多产品人的梦想,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去大厂的,如果你是一个小厂产品经理,该如何做职业规划呢?大厂和小厂都有各自的优势、缺点,本文作者从工作经历出发,结合自己的个人视角,分享了四点小厂产品经理保持竞争力的方法,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
经常有人读者加我之后,就问我是不是阿里的,在这里要澄清一下,我没有在互联网大厂呆过,不过呆的最大厂也有好几万人,是一家上市IT公司,这几年一直混迹于中小厂里面。
今年出了一本产品思维书籍,并且偶尔在网上写写文章和对外分享,慢慢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的读者里面也是中小厂的产品经理居多。
别看经常有网友吐槽在大厂当螺丝钉,天天和人撕逼没有成就感,但是逢年过节发福利和发起期权和年终奖,那也是逃不过真相定律啊!
此处实名羡慕,我是从来没有领过联名月饼的打工人!
反观中小厂的产品经理,活没少干,但是福利待遇、培训体系、成长空间等方面和大厂比,都存在明显的劣势。
而且最重要的是小厂没有核心业务或者壁垒不高,随时都有关门的风险,所以今天聊一聊小厂产品经理的出路在哪里?
其实小厂产品经理的出路可以是去大厂镀金,或者也是在中小厂当一名产品负责人,甚至是去创业。这和我在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中是一致的。
但是如何才能让自己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并且保持竞争力,把出路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小厂产品经理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的事情。
以下分享几点小厂产品经理保持竞争力的方法。
一、专攻专业能力中小厂的产品经理做的事情多并且做的杂乱,通常每个人要负责好几个模块。你别看中小厂麻雀虽小,但是也要五脏俱全。
从系统端分为:APP、运营管理系统、SaaS、产品增长、数据分析、项目管理、CRM、工作流等项目。
从业务端分为:金融、医疗、支付、B端、C端、电商等行业。
一家小厂往往是业务端和系统端都要满足支撑。造成的后果就是每个点都懂一点,但是每一块都不精,而且中小厂的产品受制于资源限制,做出来的东西,很多都是阉割版,也就谈不上竞争力。
这里要思考一件事情,保持职场竞争力并不是公司让你做什么,而是你想要变成什么样。
产品经理晋升路径分为 专家线和走管理线。小厂人本来就少,走管理线的概率比较小。
如果想着去大厂,那么最好在某1个点有3-5年的积累,主要职业方向是专家线。
在杭州,阿里招人大多范围覆盖p6-p8级别,而且这些岗位很多就是从小厂招聘的,这些要求候选人在某一方向有一定的思考,比如交易、营销、风控、策略、crm、物流等方向。
G君之前是我的同事,由于我手里工作比较多,接手了我手里的风控相关工作,在交接的过程中,我发现G君对业务比较熟悉,还能举一反三,后来我们同事了一段时间,G君去了蚂蚁金服做风控相关工作。
G君之所以能去蚂蚁,和他最近几年的工作经历走专业路线有关系,在我司之前就找一家数据风控公司做产品,在我司属于场景端做风控,相当于这几年专攻风控产品,并且既有甲方又有乙方的项目经验。
加上自己对行业的有一定的理解,当时蚂蚁缺人,双方一看匹配度非常合适,所以顺利经过了面试。
二、深度思考我记得之前在一家公司的老板说到深度思考的时候,老板拍着大腿说,我要是在你这个年纪知道了深度思考要有多好。
这位老板是马云的学生,当年马老师喊他去创业,他没去,为此还耿耿于怀了很久。
深度思考首先是一种习惯,可惜的是我发现大部分小厂产品经理都不具备该项能力,核心是他们对任何问题都浅尝辄止,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
比如在排查线上问题时,一般人是排查完了就完了,高手会复盘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解决完成之后,还有没有什么逻辑缺陷和改善空间,如果经常能这么思考问题,长久以往思考能力绝对有大幅提升。
深度思考还体现在思考问题的本质。比如金融产品经理的本质是资金、风控和渠道。继续拆解资金、风控和渠道的本质以及分别如何获取优势。
能一眼看透本质的人注定和看不透本质的人有天壤区别。
这又体现在了产品经理最最核心的能力上,答案是决策力,而决策力就来自自己的深度思考和经验积累。
三、知识体系化搭建我有个习惯,每当做完一件事之后,都会去对标行业最好的做法并且思考,如果是非常高阶的人他会怎么做。
比如如何招人,我想到的是应该问那些问题以及怎么快速考察一个人的能力,接着就去网上找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准备面试问题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每一个点上面,尽量做到体系化的思考,确保我做的每一项选择都是有决策依据。
在产品设计上,之前我文章有分享过B2B平台以及金融后台系统搭建,还有汽车行业玩法,这都是在系统层面和行业层面体系化思考和总结。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