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人都是有欲望的,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想忍不住去玩一玩手机,导致最后事情没有做完;所以我们需要克制欲望,可以用激励或奖励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先完成当前任务;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克制欲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人人都应该学会用需求分析法去拆解欲望,用假设法来疏通欲望。
在感情、事业、生活消费方面,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欲望的大小不同,克制欲望的场景不同,所以才有了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人。
身边见过多数的女生:看到别人背着名牌的包包,自己也想要,最后发现如果拿出一笔费用去购买,这个月就会过得拮据。
最后狠不下心剁了手,结果背了几天发现,“生活中似乎有些东西可有可无,并不是刚需,只是被某个场景冲击了大脑”。
其实,我一直很敬佩那些能够很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这个世界上,我们面临很多的悲剧,都是因为人的欲望扭曲而造成的,克制欲望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修身是为人处世的第一步,而修身的第一步就是克制自己,王阳明曾经说过:“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能够克制自己的人,做事分得清轻重缓急,知道怎么样处理生活、工作中种种的问题,遇到难题就不会手忙脚乱,更不会束手无策;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应该认知到“自身的能力”,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当“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处理好后,再去拓展边界才是正确的路线,千万不要当自己还没有“认知到自己”,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到最后却发现“什么都做不好”,这本就是“欲望”在作怪。
一、为什么要疏通欲望在《劝诫全书中》有一段古训是这样说的:“欲不除,如飞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原来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随之而来了。
“欲望”的控制,对一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利用好“欲望”可以助力我们成长,甚至成就人生,一旦无法控制自身的欲望,则会发生悲剧。
1. 什么是欲望网络给予的定义是:欲望是由人的“人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
欲望也是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来看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和“存在”,简单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
欲望过于“膨胀”会减少个人的幸福感,比如在农村乡下,我们经常看到的邻居之间“长与别人比高低”,最后把自己气的够呛。
本质是看到别人家有了什么,自己没有,还羡慕嫉妒的一种心理表现而刺激到达到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状态。
欲望过于“低下”会让人丧失“追求”的一切的生活的动力,当然欲望是多样化的,比如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等等;这一切构成的一个复杂的“个性化需求”结构,并随着周边的环境不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对“欲望”不解,就会被现实中的某种行为“牵引着走”,比如新闻频繁爆出的“某男子因为玩游戏花光多少积蓄”、“某中学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等类似的文章。
这本是对某个环境中的某个场景进行沉浸,最后因为欲望的驱动自己得不到控制而“陷入其中”。
欲望也是一种“心理自我感受的表现行为”,比如渴望、贪心、燃烧、怀念、热爱、爱慕等等;但其中“贪欲”和“色欲”是人们的公敌,它不仅仅涉及到思想、主意、信仰、看法,还常常导致多数家庭破灭,走上非法道路。
2. 欲望存在的意义其实“满足欲望”和“克制欲望”相似,只是为了调解自身的某种状态,小到草履虫,大到人类——只要是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产生需求,需求的产生就希望被得到满足,在满足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欲望”的大小。
有一些欲望,心底里我们会觉得不好,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就需要去克制和纠正它,欲望的产生,本质是一种“调解状态”,维持心里的“内平衡”的过程。
“欲望也是一种大脑多巴胺的分泌系统”,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现”,将小白鼠的“多巴胺”系统去除,最后发现小白鼠丧失了“欲望”。
没有欲望的小白鼠没有任何行动的意愿,比如“吃饭”、“睡觉”、“活动”,即使它渴了饿了也不会去主动的寻找食物。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去思考一下,每次欲望的产生,不是为了满足某个“需求”吗?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