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就业底层逻辑:选工作,其实是选择如何生活

时间:2020-12-08 09:25|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就业底层逻辑:选工作,其实是选择如何生活

最近有个朋友裸辞了,他很想进大厂,却因条件达不到而却步,也因此变得焦虑和沮丧。我问他为什么想进大厂,他说:谁不想啊。

的确,他不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想进大厂的人,也不是第一个陷入“求职恐慌”的人。除了“无法进入心仪的公司”,我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其他问题:

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选喜欢的还是选高薪?

要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为职业?

学历低过不了大厂入门门槛怎么办?

跳槽太频繁面试官觉得我不稳定怎么办?

有没有不是996的公司啊?

哪个行业稳定一点?

……

上面这些问题,这篇文章一个都不会解答。但这篇文章会给出另一个答案:选择一份工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只要掌握了找工作的底层逻辑,上面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01 选工作,就是在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

我们选择一份工作、一家公司,其实是在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你希望在怎样的空间下、与怎样的人、处在怎样的氛围中、践行着怎样的价值观。

先思考一个问题:你选房子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可能有这些:价格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治安好、设施全、邻居素质高(不乱扔垃圾、不让狗狗随地大小便)……可能还要看格局、看风水、看眼缘……

再思考一个问题:你选工作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可能有这些:薪酬高、福利好、补贴多、加班少、离家近、团队氛围棒、平台大、机会多、成长空间足、同事厉害、领导靠谱、项目有前景、能给履历镀金、企业文化赞……

最后一个问题:你喜欢怎样的工作环境?

是钱多活少离家近?还是能和高手一起共创美好未来?是免费还美味的三餐?还是其乐融融的团队氛围……

选房子和选工作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本质都是在选择“能让你感到舒适和自在的环境”。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工作的时间会大于8小时,睡觉的时间会小于8小时,这么看来,工作的环境可能比你住房的环境要求更高。

工作的环境主要是看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哪些是和自己契合的,大家是否将这种文化贯彻到底。

企业文化决定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更影响着员工把工作当成赚钱手段还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当你发现你和这家公司的契合点都是自己在意的,同事们也都是这种风格,比如追求极致、坦诚务实、信任管理等等,你会发现在这里工作是一种享受。

02 选工作,也是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经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什么xx工作,经常加班就算了,夜里12点多还找你说工作,不回还急眼儿,还有没有点私人空间了。

虽说事儿是别人找来的,但工作是你自己选的。你选了怎样的工作、怎样的同事、怎样的企业文化,它们就会怎样的围绕你。

这里插个题外故事:

就业之后,每次过年回家,我都会受到姑姑的“催返”,让我辞掉工作,回老家考个公务员。

“挣那么多也攒不住1分钱,还不如回来当个公务员;你别小看公务员,一个月三五千都是净赚,不用租房、一天三餐都能在家吃,非得在外面受那个苦干嘛。”

我多次表达我既没有受苦,也不委屈,我热爱我的工作,也忠于自己的理想,我想为用户创造价值。

姑姑又说了:“什么价值不价值的,你当公务员也能给国家奉献价值,工作不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在哪干不是干。”

站在上一辈人的角度,姑姑这话绝对是“为了我好“。放在几十年前,绝大部分人务工也都是为了生计;即便现在,社会上也还有些人是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

但对我来说,我需要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公司支付工资买我的时间,我为它创造价值,也涨了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公司是拿不走的。在未来,我可以拿这些经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机会、更高的议价空间。

你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就是如何看待你的生活。

你选择了一份工作,也就选择了它带给你的生活方式——

你将工作视为“生计工具”,那你的生活就是单一的“拿钱换饭吃“;如果你将工作视为“奉献价值”、“实现自我”的通道,钱对你来说只不过是结果。

一旦抱着“生计工具”的念头寻找工作,这辈子就只能为生计而活。可是,我们希望、更渴望这一生能够奉献自己的一丝价值不是吗?

03 擅长比喜欢更重要

有个“木桶理论”,指的是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