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阿里高管的思考方式比一般人强在哪?(内部员工7000字深度干货)

时间:2020-12-17 09:24|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平庸的人为什么会平庸?从职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启发中,渐渐我发现了一些可以帮助普通人成长的线索!

 阿里高管的思考方式比一般人强在哪?(内部员工7000字深度干货)

2019年底,因为身体出了一些小毛病,我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休养,卸去了大厂高级专家身份,钉钉微信也没人找了;在恢复期我过上了每天早上在江边跑跑步,晚上读读书,关闭朋友圈的宁静生活。

这是一段人生中的中场休息。

停下后,我开始严肃复盘自己过去的职业发展,以便恢复后的再次回归;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子当中,那些在北上广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到底具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质?为什么在残酷职场最后攀登到领导者位置的是他们?

我尝试在书本和实践中去寻找答案,我还尝试从问题的反方向去思考:平庸的人为什么会平庸?

从职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启发中,渐渐我发现了一些可以帮助普通人成长的线索!

1. “思维陷阱”,造成一个人职场平庸的根本原因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显得能力特别差?

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让人焦虑的时代,每天都需要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信息,但少有人清醒地知道,这些信息悄悄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乃至“行为”,引导我们走进陷阱,如果你不能意识到,你可能正在被“思维陷阱”拖入平庸和焦虑的痛苦中。

为了方便理解,我下面列出三种最常见的陷入“思维陷阱”的人,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

热衷快餐知识,却不能清醒知道自己无知的人;

习惯什么都“靠自己”的人;

无法一眼看透事物发展背后本质的人。

1.1 热衷快餐知识,却不能清醒知道自己无知的人

伴随着知识付费的崛起,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热衷快餐知识的人,他们是朋友圈的“概念狂人”,对权威、意见领袖的观点非常追捧,关于最新的话题他总能发表看法,他们热衷于走捷径,转发的文章总是散发着贩卖焦虑的气味。但如果与他们深入交流,你会发现,除了这些二手的快餐知识,他们对常识和经典无知的可怕。

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认为自己脑子中的想法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这种人在职场有一个很难缠的习惯:很喜欢先入为主一个自己坚持的观点,然后再围绕这个观点去寻找支持论据。

如果这种人有较高的执行力,那就太可怕了,因为在他们很努力地将片面的理解付诸行动时,你根本无法说服他,一切都要等他让所有人都撞得头破血流停下来才能进行调整。

1.2 习惯什么都“靠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人看多了鸡汤文里“什么都不如自己可靠”的口号,或者片面理解了近几年常说的“为结果负责”这句话,那他就会走入“靠自己”的思维陷阱。

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害怕麻烦别人,害怕拒绝,认为目前事物无法圆满完成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实力或资源还不够,所以会一味地增强自身资源以期望达到目标。

他们既不能看到别人那里多余的可协作资源,也不能将自己的资源为别人所用。

因为害怕暴露出错,他们也不擅长分享和求助。他们会觉得自己深刻理解了“责任”的意义,但是却总是感到每天的工作压力山大,那些习惯在办公室里加班到凌晨但效率低下的员工往往是这种人。

1.3 无法一眼看透事物发展背后矛盾本质的人

《教父》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一生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其实就是位于事物发展中底层的矛盾。

如果一个人看事物或者解决工作难题的时候,没有思考背后的矛盾和规律的习惯,就容易流于表面,他们可能洞察力不错,比起一般人能关注那些细节,但是却缺乏全局观,容易纠结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注意!没有日常观察思考“事物发展背后的矛盾”习惯的人,注定无法成长为团队的领导者!

在职场,他们是需要反复指导和争论,耗费团队沟通成本的下属,在解决问题时,他们是无法快速清晰找到问题抓手的那群人;在生活中,他们往往又会陷入“拎不清”或“选择困难”的麻烦中。

2. 那些互联网大神,是如何跳出“思维陷阱”的?

“思维陷阱”就藏在人性的弱点中,它是如此可怕和不易察觉,我们必须保持一些日常思考习惯来对抗它对我们的影响。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