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5年了,还在创业公司做执行,怎么破?

时间:2020-12-29 09:12|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任何一份工作和岗位,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遇到瓶颈期。如果你突破了这个瓶颈,那就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成长;但是如果你没有突破这个瓶颈,那日子可以说是日复一日,没有太多的改变。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也是如此。那么,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5年了,还在创业公司做执行,怎么破?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扰,作为产品经理,在经过了初期的野蛮生长后,通常会陷入长时间的瓶颈期。

典型特征就是,每天做着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想进行思维方式的升级又没有任何指引和方法论。当然,这样的情况,一般只会出现在创业公司,而且是就1、2个产品经理团队的情况下。

这样的状态,持续时间越久,就越难改变。小明我目前正陷于这样的境况,焦虑但没有任何对策。但始终觉得这样的状态是不正常的,是没办法支持自己可持续性增长的。

今天,试着找出一个大致的方向,给有相似经历的你,打开一扇窗。

一、现状分析

凡事有果必有因,首先要了解目前所处的状态,才能明确所面临的问题。

1. 工作经历

年限:工作时间9年,专职产品经理5年。前几年工作经历比较复杂,属于打杂类型。

转岗:15年左右,公司内部转岗成为产品经理。

类型:待过的公司,都是创业公司,所做的工作基本都是从0到1的。

学习:创业公司你懂的,野蛮生长。所有的技能和信息,都是上网自己查,一切以结果为导向。

2. 遇到的困境

对小明来说,这5年的产品经理工作经历,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3年,属于基础能力搭建阶段;第二阶段:后2年,停滞阶段。

这里也要说明一下,所谓的能力搭建,基本上都是东拼西凑,自己在网上看看视频、文章、论坛。

所以,目前最大困境就是,在基础能力已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变大,如何才能实现个人提升。

二、突破方向

虽然没有方向,但还是试着谈一谈我能想到的可能突破点。

1. 执行工作要做好

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职业守则,无论你在什么公司,做什么工作岗位,都适用这一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虽然是最基础的执行工作,可用不用心,能不能做好,都因人而异。

以产品经理举例,需求调研是否做的足够、运营业务是否了然于胸、业务流程是否梳理清楚、产品原型是否符合规范、需求文档是否专业易懂等等。

而且,为了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在上面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要有所输出和总结,能够复用的才是自己的方法论。

有些人,是一种经验用N年;有些人,是拥有N年工作经验,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一种经验用N年,因为没有总结,都是单纯的机械式重复。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想成长是很困难的,因为看不到进步的空间。

拥有N年工作经验,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公司的业务,提供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从中不断总结、不断优化。

同样的内容,尽可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所进步和突破。

2. 行业选好要深入

按照行业普遍的惯例,1-3年是打基础,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产品经理的通用能力建设,最好不要带有任何行业属性。

比如上面提到的需求分析能力、原型能力、文档能力、竞品分析能力,都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些经验都是可以复用的,任何行业、任何公司,基本都是同样的要求。

所以在产品经理前几年,多换换行业、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没有坏处。这不仅能够帮我们拓宽视野、兼容并蓄,同时也能让我们广泛涉猎,进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深耕下去。

随着基本能力建设的完成,一般是3-5年左右。过了这一阶段,后面我们需要的就是积累行业的深度。

就和基础能力一样,任何一个行业,想要摸透、了解,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这时候,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往往关注的重点都是从业经验和行业沉淀。

以我自己举例,之前在售后行业待了3年,看似挺长的时间,其实对整个行业的了解也只是刚刚到皮毛。据我了解,公司里很多业务人员都是10几、20几年的经验。和他们一比,那可不是门外汉。

再后来阴差阳错,又换了一个行业,之前所积累的行业经验,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一切又得从头学习。现在想想,是因为之前选的售后行业太窄、太小众,后续横向扩展性太小。换工作,几乎就是换行业。

所以,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尽量选择市面上较多的、处在上升趋势中的行业。虽然竞争会激烈,但你能有更多的选择。

3. 战略方向要努力

为什么还在做执行?

还不是因为没有办法/能力做规划,但究其原因,其实是相互的。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