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在职场中,作为一名管理者,带领以及管理好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团队的合作力量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作为管理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团队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团队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上一篇说到为了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我们需要组建主动型团队,营造自主的团队文化。
所以,在目标管理时也要考虑胜任感和自主性,既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讨论,确定团队共同的目标,又要鼓励团队成员制定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添加与团队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而不是以命令且不容置疑的方式向下级传达目标,这样做剥夺了那些被期望达成目标成员的自主权力,而他们的绩效也多半会受到影响。
所以,该篇内容都是建立在激发内在动机的基础上展开的;该部分从确定目标与关键结果、制定计划、识别风险、分配任务、执行与检查、反馈六个方面做介绍。
一、确定目标与关键结果这部分主要介绍OKR的思想,也许你的团队还在使用KPI,没有关系,关键是理解OKR,让自己的思想突破KPI的束缚,不要为了KPI而完成KPI。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并非所有可以用数字计算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也并非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
《OKR工作法》一书中提到,目标管理法基于两个基本原则:
不要告诉下属具体怎么做,只要告诉他们你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你满意的结果。
用关键结果衡量工作绩效。
以下为OKR(目标与关键结果)与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区别,来源于《绩效使能:超越OKR》一书的观点和插图:
1)OKR与绩效考核分离,不直接与薪酬、晋升关联
两者流程如图所示:
2)目标制定与公开方式不同
3)辅导方式不同
由此可见,OKR与内在动机息息相关,制定目标考虑成员的胜任感和自主性;既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讨论,确定团队共同的目标,又要鼓励团队成员制定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添加与团队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而KPI则偏向于命令和控制的方式,人的自主性被压抑,而且没有人对最终结果负责,每个人只对自己的过程负责。
OKR制定流程:
图片来源于《绩效使能:超越OKR》
1. 制定目标目标应该是重要的、具体的、具有行动导向并且能鼓舞人心的。
当你设定的目标是务实的,会让团队明白努力的目的,也会让他们找到日常执行的焦点;短期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有清晰的执行优先级,要让员工把精力都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在每个循环周期(季度OKR或年度OKR),聚焦于最关键的3~5个最高目标。讨论并确定团队共同的目标,无论组织是否一开始就定义了团队目标;即便制定了,也会有修改的空间和细化的需要;这个阶段应该邀请每个团队成员参与讨论,添加与团队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
2. 量化关键结果关键结果是一种定量描述,用于衡量指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如果目标要回答的是“我们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关键结果要回答的则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的要求。”
每个目标的关键结果都不要超过5个,而且这些关键结果是可以衡量的、明确的及有时间限制的。
有一个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我想现在这个原则可能在OKR里用来指导关键结果更合适:
具体的(Specific)
可衡量的(Measurable)
一致同意的(Agreed)
现实的(Realistic)
有时限的(Timeframed)
3. OKR案例以下为《这就是OKR:让谷歌、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法》书中的例子,希望可以借鉴:
在精益方式中,渐进式改进来自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周期: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Do)执行,根据计划,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找出问题。
A(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你的计划应当包含何人、何事、何时等重要因素,必须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应负的责任,确保每个人都准确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
在必要的时候,你应当询问对方是否明确个人责任,使用对比说明的方式准确描述自己的期望。
三、识别风险识别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进展,及时预警。识别风险不是在制定计划后的一次性行为,而应有规律的贯穿整个项目中。
可能涉及政策风险、技术风险、人为风险(执行者以往的表现如何,在这个任务领域是否有足够的经验)等。
四、分配任务《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提到,中国的老板在布置任务时喜欢说两句话,第一句是“看着办,我相信你”,还有一句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
而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在分配任务时,有两个重点工作:工作授权和责任共担。
1. 工作授权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